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時間:2019-05-09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幼兒是在語言運用中獲得和發展語言的,也是通過語言的運用發展認知和不斷實現社會化發展的。研究表明,幼兒某些能力的發展是有時間差異的,錯過了關鍵期,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語言心理學家認為,語言的開發學習應當從0歲開始。學前階段的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智力的開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幼兒園要抓住這一關鍵期,創設輕松、愉快的語言氛圍,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在區角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語言的發展在初級階段主要通過非正式的語言交往活動獲得。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情緒處于放松狀態,語言交往隨著活動的開展而進行,語言表達的機會大于集體教學活動。
(一)設置語言角,在講述中發展語言
語言角不同于圖書角,它是經過精心設計,能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綜合性活動角。
為了讓語言角更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教師可利用廢舊物在教室的一角創設語言區域。如用舊臺歷制作故事書供幼兒創編故事,用信封制作紙袋木偶供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教師還可以準備許多圖片,并將圖片根據幼兒的想象和經驗排成不同的順序,供幼兒進行排圖講述。講述前,教師可先引導幼兒將圖片排出順序,說明排序理由,然后再講述圖片內容。如“小黃鴨”這套圖片,有的幼兒是按照“小動物們都不愿和小鴨子玩——小鴨子傷心地哭著離開了它們——小鴨子回到媽媽身邊”的順序講述“傷心的小黃鴨”的故事;有的幼兒是按照“小鴨子迷路了——小動物們都來勸它、幫助它——小鴨子回到家找到了媽媽”這一順序講述“迷路的小黃鴨”的故事。在講述過程中,只要幼兒能夠講出自己的理由,教師都給予鼓勵與肯定,使幼兒體驗到積極思維、大膽想象的成就感。利用圖片開展的排圖講述活動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講述能力,還培養了幼兒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開展“故事板”活動,在操作中創編語言
“故事板”活動即幼兒根據材料自主布置故事場景,創編故事情節。活動開始前,教師先引導幼兒制作、收集故事板所需的道具,如泡沫做的山洞、娃娃、珠寶盒、小烏龜、水桶、花草樹木等。活動中,幼兒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材料并布置場景,在講述過程中“人”和“動物”都是可以移動的,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在“故事板”活動中,教師觀察了一個男孩,他在故事板上安放了假山、水桶、珠寶盒,又拿了兩個娃娃,便開始講故事:“有一天,兩個娃娃在路上碰見后互相打招呼(他用手讓兩個娃娃面對面,表示在打招呼),其中一個娃娃走啊走啊(男孩一手移動著娃娃,在森林里來來回回繞了好幾圈,一手從材料箱中選出了一座假山和一只珠寶盒,擺到故事板上)……娃娃發現山的旁邊有一只珠寶盒,他想,珠寶盒里一定有寶貝,可是怎樣才能打開珠寶盒呢?娃娃想了好多辦法……”活動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他們有感而發,感受著語言表達的無限樂趣。
以往幼兒看圖講故事的材料是教師既定的,是“死”的,幼兒沒有選擇的余地,更談不上創作和表達的欲望。現在的故事板是“活”的,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自由選擇故事發生的地點、故事中的角色,并由此創編出豐富多彩的故事,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二、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幼兒在語言學習中的每一點收獲都對其他領域的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而在其他領域中獲得的學習經驗,最后又在語言領域中得到整合。集體教學活動可以較好地發揮這一功能,讓幼兒在不斷的循環中學習語言、發展語言。
(一)在科學活動中激發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幼兒自控能力較弱,心理具有不穩定性,對事物易產生興趣的同時也易感到厭倦。于是,教師在科學活動中采取靈活的教育手段,寓教育于游戲中,讓幼兒在快樂中接受教育,感受科學的奧秘。幼兒在活動中熱情高漲,語言表達的積極性自然也會提高。如在“認識電池”“會站立的蛋寶寶”“有趣的紙”等科學活動中,教師先用情境化的語言調動幼兒的興趣,幼兒急于了解事情的“真相”,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行為。
活動中教師設計的各種問題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還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設計一些能激發幼兒思維能動性和求知欲的問題,并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在“神奇的磁鐵”活動中,當幼兒了解了磁鐵的特性后,教師可設計“磁鐵能吸住什么材料的物體”“磁鐵有什么用處”等問題,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
(二)在繪畫活動中增加語言表達的機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繪畫是一項需要幼兒各種感官積極參與的綜合性活動,是幼兒的經驗、情感和思維活動的綜合表現。繪畫和語言是相通的,幼兒通過聽、說、想、畫等方法來學畫,既學習了繪畫,又發展了語言。
每一幅繪畫作品都能表達一個幼兒的內心世界。在語言活動中,教師經常利用看圖講述來發展幼兒的語言,其實繪畫活動中教師也可以要求幼兒看圖講述,讓幼兒講述自己的畫,這比講述別人的畫更有意義。如有幼兒畫了一條河、一棵樹、一只小鴨和一只小雞,幼兒對著他的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小雞和小鴨兩個好朋友在草地上玩,玩著玩著,小雞不小心掉進了河里,小雞急得忙喊救命,小鴨見了忙安慰“小雞,別怕,我來救你”。小雞高興地對小鴨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這個故事把幼兒引進一個互幫互助的情境中,也向我們展示了幼兒美好善良的心靈。在講述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在語言特色活動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故事表演是很受幼兒喜歡的活動,它能幫助幼兒理解、體驗作品內容。結合幼兒園語言特色的園本課程,教師根據班級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把故事表演作為本班的語言特色活動。幼兒在進行故事表演時,學會了運用語言、動作、表情去表現故事,能豐富幼兒的詞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故事表演活動中,教師創設了小舞臺,為幼兒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鼓勵幼兒大膽自信地表演。首先,要選擇適合幼兒表演的劇本,并利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表演時,幼兒通過觀看情景表演、學說角色對話、嘗試自主表演等,逐步掌握故事情節,在分層體驗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雖然具備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本潛能,但語言發展的最終水平還取決于周圍環境的影響及后天的學習。教師要抓住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時,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將語言的學習與不同領域的內容結合起來,在生活和環境中滲透進行,這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