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教師多重角色,增強角色游戲成效
時間:2019-04-03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角色游戲是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游戲。幼兒在游戲中模仿和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 心理和情感上得到了滿足,能力得以充分發展。同時,角色游戲也是教師解讀幼兒的窗口。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應與兒童共進共長,充分發揮教師的多重角色,用孩子的眼光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聽,用孩子的心靈去體會。
一、善于提供環境的角色
游戲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寬敞的游戲場景和豐富的游戲材料, 孩子們的游戲就無法很好地開展。沒有良好的心理環境,孩子們的游戲興趣就難以維持, 游戲水平更是難以提高。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游戲時,必須同時扮演以下兩種角色:
(一)外部環境的提供者
一個好的環境應該是材料豐富的,能夠激發幼兒探索、思考、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材料是幼兒角色游戲的物質基礎,其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游戲動機,而且可以引發幼兒對角色游戲的聯想,從而實現角色游戲的目的。
在空間上, 教師把活動室劃分為不同的區域進行布置, 每個區域提供多種開放性材料(必需的食物或替代物)。例如,我們在“貝貝雞場”中投放了由廢舊包裝盒掏刻而成的“雞籠”、黃色乒乓球替代的“雞蛋”、雪碧瓶制成的“水槽”和“食槽”、礦泉水瓶剪成的喂食“簸箕”……我們還設立了“飼料加工部”“防疫部”“禽蛋收購部”“蛋類食品加工部”“飼養部”等,并在教室的墻壁和空中布置與之相吻合的環境。這樣幼兒就可以自由選擇活動區域和感興趣的材料了,而且游戲時既不會相互干擾,又能產生互動。
我們在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準備游戲材料時, 要善于發掘家長資源。例如,讓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舊紙盒、空瓶等,便于游戲的開展。
(二)心理環境的營造者
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保證幼兒游戲的自由、自信和自主,不強行分配幼兒擔任何種角色, 不強迫他們做不愿意做的事, 不規定他們使用何種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喜歡的游戲角色, 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游戲材料,從自己已有的經驗出發,發展游戲情節。例如,小班幼兒生活經驗較為貧乏, 角色意識淡薄, 他們往往喜歡玩“貝貝垂釣”“貝貝雞場”“咪咪汽車城”等主題游戲。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選擇角色,我首先出示了各種角色的標志性服飾和用具,如媽媽穿的圍裙、禮儀小姐的綬帶、炊事員的帽子、司機用的方向盤、垂釣用的魚竿等, 以激發他們選擇和扮演角色的愿望。
游戲過程中, 教師應經常用角色的身份去鼓勵孩子們積極的游戲行為,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例如,孩子們見教師提著籃子去買魚,釣魚會更加起勁;見教師“乘汽車”回家,“司機”開得更得意了;教師去農家做客,“爸爸”“媽媽” 見貴客到了,忙得更歡了。如此,孩子們玩得開心,玩得盡興,會越玩越想玩。、
二、善于觀察引導的角色
(一)以觀察為基礎參與游戲
在角色游戲中, 教師應尊重幼兒好奇、好動和主動探究的天性,站在幼兒的角度去走近幼兒、親近幼兒。避免專注于某一小組活動,而忽視其他幼兒的活動;避免幼兒看了沒看懂,聽了沒聽懂。為了確保觀察的有效性, 觀察時應注意了解每個主題的人數, 了解大部分幼兒的主要行為和個別幼兒的游戲實錄, 了解幼兒個體的需要。教師應認真觀察幼兒的游戲水平, 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及時對目標進行調整,而不局限于預定的目標,要求幼兒必須達到。
例如,我們班在進行“貝貝雞場”游戲?;顒右婚_始,小朋友們紛紛擠進“飼養部”,可是不到20 分鐘,“飼養員”就走得寥寥無幾了。對此, 我認真進行了反思,發現問題的癥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 興趣容易轉移; 二是幼兒把硬紙板剪成的食物喂完之后, 覺得在游戲中無事可做了。于是,我和孩子們針對“雞還喜歡吃什么”展開了討論,有的說雞喜歡吃青草,有的說雞喜歡吃蟲子,大家眾說紛紜。又一輪游戲開始了, 我在活動室外面的草坪上撒了一些“蟲子”,讓孩子們先去捉蟲,再將捉到的蟲拿去喂雞; 我又割了一些青草,讓孩子們先用剪刀把草剪碎,再拿去喂雞; 有的小朋友還從家里帶來了玉米棒,站在雞舍前一粒一粒地剝下來喂雞。小朋友們忙得不亦樂乎!
教師通過觀察及時發現問題, 并采取相應措施,就可以從代勞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精力用到觀察、了解幼兒并參與到游戲中去, 以角色的身份和孩子互動,從而捕捉有價值的信息,拓展或生成新的游戲主題。
(二)以引導為基礎參與游戲
教師適時、適度的引導有助于發展游戲的構思,充實游戲的內容,準確地表現游戲動作和角色,體現出幼兒間的友愛關系。教師參與到幼兒游戲中時,應以平等的、游戲者的身份巧妙地進入游戲,不動聲色、不露痕跡地成為孩子們親近的和受歡迎的伙伴,再扮演不同的角色,機智地引導游戲的進程。同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提出一些啟發性問題、勸告和建議,引導幼兒思考,發揮幼兒的獨創精神。
例如,“樂樂農家”的“爸爸”“媽媽”都去“餐廳”用餐了,“爺爺”去釣魚了,“姐姐”也去上班了,剩下孤單的“寶寶”在玩積木, 這時老師以客人的身份去關心寶寶,照顧寶寶。再如,兩個小朋友爭著要做經理,在孩子發生矛盾時,老師適當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于是,一個小朋友提出:“要不這樣吧, 今天我讓你做經理,明天你讓我做,好嗎? ”另一個小朋友同意了他的觀點,爭執由此避免了,矛盾也解決了。
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 應根據幼兒游戲的情況來確定、掌握合理的尺度。如,何時直接告訴幼兒,怎樣給幼兒做示范,如何鼓勵幼兒自己去探討、發現。總之,教師要以關懷與照顧為主,偶爾加以溫和的權威,以提高游戲的實效性。
三、善于激勵評價的角色
(一)參與者評價
游戲評價是游戲發展的重要環節,客觀有效的評價能推動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從而更好地推動游戲內容與情節的發展。教師可以游戲者的身份來參與評價, 或是以游戲者的身份將游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困難等指出來。通過寬松、平等、積極、愉快的評價, 幼兒對角色游戲中的角色職責有了更明確、更理性的認知,從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和自豪。同時, 評價也能讓小朋友們感覺到這些事情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不但要予以同情、關心,而且應主動想辦法解決。最主要的是,教師以角色的身份提出問題,避免了不必要的說教和訓斥。
(二)鼓勵性評價
角色游戲不同于其他游戲, 角色游戲中,只要把游戲權交給孩子,孩子們就會有游戲的生成。在一次游戲中,我發現一個孩子將紙盒在“馬路”上推來推去??粗J真的模樣, 我好奇地問道:“你在干什么? ”她回答道:“我在送雞蛋,給‘餐廳’做煎餅用。”原來,她在買餐點時發現“煎餅部”的雞蛋不夠用了,就出去“購”了一批雞蛋回來送到餐廳去。在游戲評價時,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引起了小朋友們的關注。這本來是一個孩子的事, 通過評價卻變成了大家的事。于是,我們及時生成了“貝貝雞場”游戲。老師在與孩子共同游戲時, 很容易捕捉到孩子的閃光點,在評價中再及時“發揚光大”,就會變成孩子的“閃光片”,從而發揮游戲的最大價值。
(三)討論式評價
角色游戲評價時, 為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們對幼兒游戲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深刻的討論, 讓他們在討論中尋求答案。在一次游戲中,一位“客人”老師去買一個包子,結果“服務員”給了他一個煎餅,“客人” 也沒說什么就直接把煎餅吃了。我讓孩子們發表各自的看法。有的說是“服務員”的錯(沒有問清楚),有的說是“客人”老師的錯(明知道錯了還不說), 也有少數人說雙方都有錯。爭執了很久,終于大部分孩子同意了兩個人都有錯的觀點。最后,孩子們決定制作餐票,即需要買包子,就給“服務員”一張畫有包子的餐票, 這樣就不會弄錯了。通過討論,孩子們分清了是非,也獲得了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有目的性評價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評價時, 要避免以成人的眼光來要求每個角色的扮演,避免過于追求成果的導向, 教師應對幼兒的行為習慣、態度做出客觀反饋。所以, 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也是角色游戲評價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記得在一次講評時,我扮演一位老奶奶,背著一個包,包里裝滿在地上撿的“錢幣”“杯子”“鉗子”等物品。我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包里面的這些東西是干什么用的嗎?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告訴我,錢是去超市購物的,杯子是餐廳里倒飲料的,鉗子是修理汽車用的, 這些東西都是有用的,不能丟。由此,我告訴孩子們要愛惜游戲中的材料,游戲做完后,要將材料收拾好。老師在講評時有目的、有計劃地提出一些積極向上的內容, 會對孩子良好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感的養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 教師對游戲教育作用的評價必須從有益于幼兒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必須以幼兒是游戲的主人為出發點,客觀地對幼兒的游戲表現進行評價。只有掌握評價的標準, 才能明確指導的方向和重點, 也才能使游戲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