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時間:2019-03-19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兒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也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在農村,多數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在幼兒園,每個班里的幼兒除了獨生子女外,就是家中的“小二”。由于父母、家人的嬌慣與溺愛,使他們成了在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的事情都由家人來包辦代替;家長都以他們?yōu)橹行模购⒆羽B(yǎng)成了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動手能力都很差。特別是二至三周歲的孩子,正是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關鍵時期。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巧用課程資源,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讓幼兒做什么,只要幼兒對其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動手操作是一種享受,是愉快的體驗,這同樣也成為幼兒動手操作的動力。幼兒動手操作必須讓幼兒從興趣開始。
(一)提供豐富的、感興趣的材料。我們班的幼兒都來自農村不同的家庭,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他們的興趣、愛好、動手能力各不相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根據學科內容隨時增添、投放豐富的材料是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引起幼兒的興趣的條件。如在教學科學探究《不倒翁》一課時,事先師幼共同收集完整的蛋殼,放到班級活動區(qū)展示臺上。我又為幼兒提供很多不同形象的不倒翁,由于有很多幼兒沒玩過,都非常好奇,小心翼翼地去摸一摸,推一推,按一按……共同探究其不倒的原理。然后教師進行解密,卸開不倒翁,讓幼兒明白其中的道理。接著又讓幼兒學一學不倒翁,此時幼兒正處在興奮狀態(tài),我趁熱打鐵把幼兒帶到活動區(qū),做一個屬于自己的不倒翁,孩子們興致非常高,用彩筆在蛋殼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捏橡皮泥、裝進蛋殼內(或粘在殼兒外面)……雖然此次制作成功率很低,孩子們卻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了動手制作與獲取知識的快樂。在教學《美妙的聲音》一課時,先讓幼兒把平時喝的各種各樣酸奶瓶收集起來,帶他們到盥洗室清洗干凈,上課時,我對小朋友說:“瓶寶寶現在餓了,怎么辦呢?”“吃什么呢?吃多少才行啊?”引導幼兒觀察瓶寶寶身上的標志,數一數,然后去尋找食物。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幼兒用筷子來喂瓶寶寶,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少用筷子吃飯的,不會拿筷子,更談不上用了,我并不急著去幫他們,先讓他們嘗試著去用,然后再指導筷子的用法,幼兒順利地完成任務后,再讓他們把瓶蓋兒擰緊,舉起來進行晃動,聽一聽瓶寶寶唱的歌。當看到那一張張可愛的小臉帶著成功后的喜悅與快樂時,我收獲了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成果。
(二)創(chuàng)設動手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動手能力。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不僅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空間,還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美術學科就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科,不僅能表現出自己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更重要的是能發(fā)展幼兒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讓幼兒初步掌握使用美術工具及材料的技能,如幼兒繪畫、捏橡皮泥、剪紙、折紙及廢舊物利用等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無一不是在手的協調操作下進行的。為了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在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方面的作用,每當到美術課時,我都會事先準備好材料和孩子必需品,認真指導幼兒上好每一節(jié)課,吸引每個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有所收獲。
二、利用區(qū)域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幼兒總是以擺弄操作實物的外顯動作方式反映內隱的心智活動,他們運用視覺、聽覺、觸摸、身體等多種感官聯合的探索性動作,去感知、體驗事物的性質、事物間的關系、事物的變化與自己動作之間的關系。開放的區(qū)域活動會激發(fā)幼兒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變、組合區(qū)域材料,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在小班設立了“小小建筑師區(qū)”、“美工區(qū)”、“益智區(qū)”、“娃娃家”等活動區(qū),每個區(qū)都投放了相應的材料。活動時,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活動區(qū),開展活動。他們有的合作搭建房子,有的組裝火車、機器人、槍、大炮、馬、長頸鹿、小鴨子、魚等,還有的在益智區(qū)進行拼圖。我仔細觀察每一名幼兒的一舉一動,并用相機把精彩的瞬間抓拍下來,讓他們互相欣賞。同時,引導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活動,并鼓勵幼兒大膽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讓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愉快、探索、滿足等情感。活動結束后,讓幼兒學習打掃衛(wèi)生,整理活動區(qū)物品。動手操作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開發(fā)了幼兒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并且漸漸地使幼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三、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指南》中強調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小特點,首先從洗手、吃飯、人廁開始訓練,手把手練習,再訓練幼兒穿、脫、疊衣服……。剛人園時我發(fā)現,有的幼兒每到放學穿衣服時急得嗚嗚哭,不會穿衣服。我就教給孩子穿衣服的要領,利用“娃娃家”給寶寶穿衣服活動反復練習、強化。放學時,提前讓幼兒把拖鞋放到鞋架上擺好,自己找衣服、書包、先自己穿,穿好后幫助其他小朋友穿,我隨時指導有困難的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幼兒穿衣服的速度加快了,我再也不會為忙于給每個幼兒穿衣、戴帽子、穿鞋、背書包……累得渾身是汗了。對于獨立能穿衣服、鞋子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并獎勵一枚“笑臉”小粘貼,激勵每名幼兒都努力去學、去做。這樣既能鍛煉動手能力,又能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以前,每天午睡后都是我自己疊被子,三十多套被子疊好擺好,需要很長時間,自從放手讓幼兒自己做事后,很多幼兒都會主動來幫老師,我也借機進行鼓勵、表揚,幼兒起床后自己疊被子的越來越多了。現在幼兒每天午飯后,會自覺把碗放到桶里,幫助搬椅子、掃地,回到家里,還幫助媽媽收拾碗筷,不僅增強了幼兒動手能力,而且還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葉圣陶說的“教是為了不教”強調的就是“自主”。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就是要在孩子自我意識萌芽之初,喚醒幼兒內心的“主動”意識,讓他們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敢于體驗,樂于動手,增強動手能力,讓幼兒“心靈手巧”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