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是游戲期,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更明確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使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由此可見,游戲在幼兒身心發(fā)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幼兒園最典型、最有特色的角色游戲更擔負著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重任。
角色游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興趣、經驗、能力扮演角色,展開有內容、有情節(jié)的角色交往,通過模仿和想象,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的發(fā)展。
反思我們過去的游戲指導中存在以下問題:
1、過度干涉:“指導游戲”變“導演游戲”,不了解幼兒的游戲心理,忽視幼兒的意愿和興趣,從角色設置、分配到情節(jié)發(fā)展都是教師設定,幼兒如木偶般被教師操縱著游戲;
2、過度放任:忽視角色游戲的指導意義,完全地讓幼兒隨意、自由地游戲,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不聞不問,失去了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目的性。
3、指導隨意:教師指導缺乏目的性、計劃性、整體性,隨意性大。
那么,怎樣才是及時、適當、高效的指導呢?以下是我在實踐中摸索出的一些指導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暗示誘導法——協助型指導
暗示法是教師利用與幼兒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引導幼兒模仿學習,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它特別適用于小班幼兒。
在小班幼兒中開展角色游戲的初期,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景發(fā)生:娃娃家中孩子們爭搶同一只娃娃,可搶到后又不知該如何玩;“小小超市”似乎是“任意發(fā)放”,來一個人,發(fā)一樣東西,機械式的重復,“售貨員”與顧客缺乏對話,沒有顧客的時候就呆呆的坐著或者到處亂轉,漫無目的;小舞臺的“演員們”只會表演“小白兔”和“小花貓”這兩種動物……,“不知所措、無所事事”可以概括幼兒當時的游戲狀態(tài)。這時只需教師走進幼兒的游戲,帶著示范性的玩游戲,給幼兒強烈的暗示,就能起到良好的指導效果。如,游戲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玲玲還是抱著娃娃呆坐在桌邊,游戲絲毫沒有進展。此時,教師可以抱著另一個娃娃,輕輕地走過去,拿起小勺和碗喂娃娃吃飯,邊喂邊說:“乖娃娃,吃午飯嘍”。喂完午飯,教師把娃娃抱在懷里唱起催眠曲:“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教師這一系列的舉動點燃了欣欣的游戲“火花”,她也拿起了餐具喂娃娃。所不同的是,她的語言和情節(jié)更豐富:“小寶貝,吃飯了,很好吃的,不吃要變難看的……再不吃打屁股了!好吧,就吃一點點……快吃,吃好了睡覺,起床后帶你去吃肯德基喔!”之后,她唱著不知名的歌兒哄娃娃睡覺。不難看出,受到了暗示和啟發(fā)的幼兒不僅將游戲順利進行下去,還在角色扮演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又如,在小小廚師的游戲時,教師沒有刻意地教,只是在“廚師們”面前露了兩手,各種小吃很快就“上市”了。
可見,平行介入指導,不僅教師介入自然,而且幼兒易于接受,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習得經驗、掌握技能、發(fā)展能力,教師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指導目標。
二、交叉介入法——互動型指導
交叉介入法是指當幼兒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必要時,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融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它較適合運用在中、大班的游戲活動中。
如,教師看到娃娃家每天都重復地玩著“做客”的游戲,情節(jié)局限在客人送禮物、主人招待吃飯上,沒有新的情節(jié)和內容充實進來,于是,教師以客人的身份,帶著鮮花來到了娃娃家,把鮮花送給了“媽媽”,并祝她“母親節(jié)快樂!”這時,客人們先是“恍然大悟”然后興奮起來:“今天是媽媽的節(jié)日!”有客人提議要吃蛋糕慶祝,教師適時地拋出問題:“除了吃蛋糕,還可以怎樣慶祝?”大家各抒己見,有的提議:“去野生動物園玩!爸爸媽媽在兒童節(jié)就陪我去的。”有的建議:“我們唱歌、跳舞,表演給媽媽看,讓媽媽開心。”還有的說“買許多好吃的,送許多禮物給媽媽,大家一起邊吃邊玩。”最后經過大家的商量,決定先去為媽媽準備一樣禮物,然后再聚在一起吃蛋糕、唱歌慶祝。于是,大家分頭行動,“爸爸”去超市采購食物,“媽媽”整理房間,“客人們”去準備禮物。不一會兒,大家又聚攏來,而且人更多了,原來聽說要“慶祝母親節(jié)”都趕來了。客人們帶來了許多的禮物,有蛋糕、水果、玩具、還有賀卡。其中自制的賀卡最受“媽媽”喜歡,“媽媽”高興地接受著大家的祝福和禮物。接著大家唱起了《我的好媽媽》和《世上只有媽媽好》,將氣氛推向了高潮。最后大家一起分享了蛋糕。孩子們玩得意猶未盡,連續(xù)幾天都沉浸在母親節(jié)的歡樂中,并且延伸出慶祝“父親節(jié)”、“婦女節(jié)”、“教師節(jié)”等活動。這樣一來,“鮮花店”、“手工角”生意火爆了,“營業(yè)員”被忙得團團轉,還催生了“DIY賀卡作坊”,大家都來這里設計、制作富有自己創(chuàng)意和個性的賀卡作為禮物。
可見,在交叉介入法中,教師以角色的身份適時地融入游戲,并通過自身這一載體,自然地推動自身與角色、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主題的擴充,從而有效地指導游戲。
三、交流分享法——體驗型指導
交流分享法是讓幼兒把在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的問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使幼兒已有的經驗發(fā)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它也較適合運用在中、大班的游戲活動中。
幼兒游戲的過程也是問題不斷涌現的過程,有時是爭搶角色,有時是同伴糾紛,有時是材料缺乏,有時是情節(jié)匱乏……如果教師象“消防員”一樣哪兒有“險情”去哪兒“救援”,顯然是不現實的,讓幼兒掌握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有效的辦法。那么,通過幼兒之間的“經驗分享”來促成幼兒能力的養(yǎng)成也是最自然、最易接受、最高效的辦法。
如,在“休閑角”游戲熱鬧開展了一段時間后,陷入了生意冷清的困境。小服務員、廚師大多時間是在等待顧客,許多服務員沒了精神,有的甚至溜到其它游戲區(qū)玩去了。在游戲講評的時候,我特意請“休閑角”的幼兒們談談自己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并請大家?guī)退麄兎治鲈颉Mㄟ^大家的討論,找到了生意冷清的原因:品種單一,沒有變化,而且雖然是“休閑角”卻沒有可以休閑的活動,顧客吃完了只能干坐著,沒勁,所以吸引不到顧客。我趁熱打鐵,請大家為“休閑角”出謀劃策。孩子們創(chuàng)意連連,有的建議增加蛋撻、匹薩、沙拉等西式點心有的建議做成自助型的;有的建議提供一些棋類和書刊,便于顧客休閑。超市的營業(yè)員還以自己的成功經驗建議采取“免費品嘗”和“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在以后的游戲中,“休閑角”采納了增加小點心和提供棋類、書刊的建議,果然顧客盈門。幼兒通過不斷的經驗分享和相互交流,不僅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游戲創(chuàng)意也不斷豐富,給游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如,不久,“休閑角”又創(chuàng)新出了“外送服務”和推出了新品種“水果套餐”,吸引了更多顧客。
可以看出,交流分享法更注重幼兒自身的體驗和相互間的交流。教師的指導更趨于隱性,在整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參與者、發(fā)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
總之,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一種典型的游戲類型,也是幼兒最喜歡,最能滿足幼兒心理需要的一種綜合性的游戲方式,它也最能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發(fā)展。要真正實現角色游戲的教育功能,體現其教育價值,教師的指導是必要且重要。及時、適當、高效的指導,不僅可以豐富幼兒游戲內容,增加游戲情節(jié),擴充游戲主題,促進角色交往,提高組織能力,還能發(fā)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多元且富有個性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