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互動式環創的4個好方法
時間:2020-04-20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一、創設的環境要與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
要想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我們必須對每一個活動、每一種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有所了解。如自然角的花盆里的泥土,我們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感知活動,使他們知道花盆里有什么——泥土、花,花兒的葉子為什么有的變黃了?初步懂得適合植物生長的條件:水空氣陽光土壤,培養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我們還可以引導幼兒了解土壤對人類的作用,萌發幼兒珍惜土地的感情。
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從中我領悟到了:創設生生互動式的環境,主題墻面的內容將不僅僅是幼兒作品的簡單堆積,而應該是幼兒圍繞選定的主題內容與要求,在老師的引領作用下進行有序地思考、整理、表達和表現出自己得經驗水平、也是彼此互相學習的一個“榜樣”。
環境的創設應與幼兒的教育內容相結合,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環境的創設,使每個幼兒都有表現和展示的機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發展。小班幼兒剛入園,面對新環境、新朋友分離焦慮不可避免。為了讓幼兒能夠每天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激發幼兒上幼兒園的強烈愿望,我們根據主題活動創設了主題墻飾“親親一家人”,把孩子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得照片帶來貼在漂亮得房子里,有趣的情景使幼兒在輕松、自然、溫馨的氛圍中,減輕了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 “我是好寶寶”、 “我們都是好朋友” 設計了一棵大樹和許多蘋果,孩子們從家中帶來照片,貼在蘋果上,在多媒體上播放幼兒一日生活中自己吃飯、自己喝水、自己午睡、和好朋友一起游戲的情景,直觀的再現幼兒生活,孩子們非常喜歡。幼兒每天都好奇的牽著爸爸媽媽的手告訴他們自己都認識了哪些新朋友。幼兒在與墻飾環境的互動中引發了幼兒積極情緒,減輕了分離焦慮,使幼兒感受到了幼兒園集體生活的樂趣。
培養幼兒與主題墻飾進行“對話”。《規程》中指出: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幼兒參與主題墻飾的創設更有意義,能更好的促進他們更加主動地發展。因此我們應努力為幼兒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主題環境,讓幼兒成為名副其實地環境設計者、參與者。我們在互動墻飾的創設實踐中不難發現,幼兒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通過觀察、思索、動手,不但獲得了新知識,其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在“可愛的圖形寶寶”主題活動中,我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并找出生活中圓形物體,用照片展示的形式,幫助孩子們把自己發現的秘密記錄下來,使孩子直觀的看到“圓圓”朋友,激發了幼兒探索發現的興趣,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而“圓圓變變變”則是幼兒大膽想象用圓形拼粘和進行圓形添畫,為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釋放的空間。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參與了制作,他們用自己稚嫩的雙手使教室環境變得更加美麗,在參與環境的創設中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通過墻飾布置,幼兒不僅感受到了圓形的特征,還感受到圓形帶給他們神奇的變化。主題墻飾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為幼兒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發展和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墻飾環境與幼兒間的互動不僅充分體現了我們得教育目標,而且使幼兒從中獲得了某方面的發展。
所以我們教師要善于發揮環境材料的作用,清楚每一個墻飾的教育價值。如小班的墻飾“熱鬧得馬路”就是幼兒為配合環保宣傳而設計制作的一幅宣傳畫。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豆豆在馬路上被香蕉皮滑倒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怎樣才能讓我們周圍環境的環境變得更漂亮。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幼兒也參與了許多環保活動,同時也自覺、主動地保護身邊的環境。
二、創設的環境與幼兒一日生活相結合
教育家陳鶴琴主張“生活即教育”。即“用生活來教育,教育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主題墻飾的創設在幼兒生活活動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就拿幼兒喝水來說吧!孩子們在園一天,家長往往擔心孩子的飲水量不夠,容易感冒。而許多孩子又往往不愛喝白開水。如何讓這個平淡的生活環節富有新意,做到兩全其美呢?為此,我們創設了“花兒快來喝水吧!”墻飾。我們用五顏六色的卡紙制作成小花,將孩子的照片粘貼在花心上,又制作許多水滴。孩子們每喝一次水,就給小花也“喝”一次水,孩子們自己從門袋里取下一個小水滴插在粘有自己照片的花瓣上。這樣不僅記錄了孩子喝水的次數,使老師心中有數,還使孩子從被動喝水變為主動喝水,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飲水習慣,效果十分明顯。再如“整理衣服”。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弱,常常會有露肚臍眼的現象發生,不利于幼兒身體健康。我們就利用“娃娃家”得女孩男孩身上得衣服來引導幼兒來整理自己得衣服,整理整齊的小朋友可以抱抱娃娃或者是幫助娃娃來扣紐扣等,這個方法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習生活”,主題墻飾充分的與幼兒一日生活有機結合,通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促進了幼兒自身主動發展。一日生活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現實情景,不考慮現實生活背景的環境創設不是真正是適宜幼兒成長的環境,眾所周知,幼兒年齡越小,教育與生活的關系也越密切。創設一種家庭式的氛圍就尤為重要了,使幼兒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能使幼兒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得到發展。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就十分提倡生活教育,特別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從生活經驗中選取環境創設的內容,讓幼兒感受家庭式的氛圍。
于是我們將主題活動的內容融入到整個活動環境之中,并根據各主題的要求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環境,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遷移。如在角色游戲中,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們都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去商店買菜,有的去上班、有的照顧寶寶。甜甜買來了魚正準備放在鍋子里燒,程程問:“你的魚洗過了嗎?”“還沒有呢!我到水池那去洗洗。”“不行,你得用刀把它的鱗片刮掉了!”……在生活中幼兒通過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游戲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分享個體的經驗,嘗試新的方法,獲得新的感受,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到了一定的遷移,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的動機,也可以為幼兒提供相互學習、交往的平臺。在相關聯的環境中,幼兒的家庭生活經驗得以拓展和整合。幼兒在一個可供選擇的、富有情趣的環境中容易激發探索的興趣,從而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生成新的活動,幼兒在相互有聯系的主題背景環境中,整合地運用和獲得相關生活經驗的遷移。
三、創設的環境與家園共育相結合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發展趨勢中注重了家庭、社會環境的創設,讓幼兒有機會了解社會、熟悉社會、適應社會;在我們主題的開展中家長做了大量的工作,主動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
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只有讓家長參與到富有創意的主題環境創設活動中去,才能讓家長認識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成為環境教育的參與者、理解者、支持者,促進家長、幼兒與環境的三維互動。如:主題“骨碌骨碌轉”中,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制作能轉動滾動的東西,家長們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經過和孩子們的精心繪制設計、家長們利用廢舊瓶蓋毛線與幼兒一起制作了小汽車、樓房里的小動物(隨筆的轉動小動物可以升到自己想去的樓層)蛋殼娃娃、乒乓球……看起來既精致又大方,于是我們則把這些寶貴的展品放到了班級的展柜上。哇!展柜一下子變成了“骨碌骨碌轉的世界”,讓人目不暇接。開展這樣的活動不僅增加了家長和孩子的親子感情也是孩子們學到了一些制作的技巧。又如在“好吃得食物”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折紙、繪畫、撕紙粘貼等美術活動創設了“我愛吃蔬菜、水果”的墻飾。墻壁在孩子們的手中會“說話”了。而幼兒在布置中也深刻的體會到了蔬菜水果對小朋友身體的益處。不愛吃蔬菜水果的現象大有好轉。我們在自然角與幼兒共同布置“水果列車”的情境,我們請家長與幼兒共同制作水果娃娃,家長們開動腦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他們的奇思妙想中用廢舊紙盒塑料瓶制作了一個有一個水果娃娃,可愛至極,在制作當中既融洽了親情,又把家長和幼兒的個別經驗轉化為了共享的教育資源,促進了多元互動。
在主題“好娃娃”得開展中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帶著孩子去周邊得敬老院幫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得事情,使幼兒在社會實踐中獲得了一些尊敬老人的認知。因此,家長和社區的環境對我們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創設的環境與具體情景相結合
創設具體情景的環境,把幼兒的學習游戲與他們的認知水平及興趣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而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也發現情景化的教育環境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在一個角色的依托下置身于某一游戲環境中,他們更樂意去擺弄材料,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各種能力都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在新年到的主題活動中,由于小朋友對制作新年賀卡有較濃厚的興趣,為了讓幼兒能更有目的地去制作賀卡,我又及時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小小的信箱,讓孩子們把自己制作的賀卡投進信箱里,每周的星期五早上是小朋友十分期待的,因為在這一天老師會打開信箱,裝扮成郵遞員為幼兒發放賀卡,收到賀卡的小朋友心情會十分愉快,而沒收到的小朋友也會反思自己收不到賀卡的原因,我想在這個做賀卡寄賀卡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僅是了解了制作賀卡的幾種方法,動手操作能力上有所提高,同時也了解了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并能學著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的行為,這也許就是活動中蘊涵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這種情景化的游戲環境也推動著幼兒更好地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互動,從而真正使幼兒成為自主學習自主游戲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