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邊角”環境的3個巧設計
時間:2020-03-30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在環境創設中,我們往往會忽略一些邊邊角角的小空間,比如,樓梯的下面、樓道上面的空間都被人們白白廢棄了。其實,這些“犄角旮旯”稍加改造,都能發揮教育的大功效。而且,通過重新審視會發現,這些閑置的角落并非都是可有可無的“小”空間,許多不規則的邊角其相對空間并不小。不管是對于那些空間資源有限、寸土寸金的幼兒園來說,還是對于空間資源比較大、但孩子數量也多的幼兒園來說,開發與利用每一個閑置角落,最大限度地挖掘、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意義都非常大。
“異形空間”休閑為主兼交流
每個幼兒園的教學樓,都會有樓梯,每個樓梯下面都至少會有幾平方米的閑置空間,且多呈三角形。像我園教學樓的結構呈工字型,即兩側都有樓梯拐角,因此,我園一層就有兩個斜角空間。之前一直把這里作為收納區。但在重新審視各個區角的教育價值時,我們發現,這種相對狹小的、半封閉的空間,如果裝飾得當,會給人溫暖、私密的感覺,而這恰恰是孩子非常喜歡的。我們都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喜歡躲藏在狹小的空間里,獨自一人,或與同伴一起,說點什么,分享點什么。于是,我們在這里安裝了吊燈作為補充光源,分別創設了“悄悄話屋”和“繪本分享角”。
在“悄悄話屋”里,除了有射燈的映襯,我們還裝點了彩紗和可愛的靠墊,整個氛圍布置得就像小朋友自己家中的小屋一樣。幼兒在日常自主游戲時間,或者晚上離園前后,可攜自己的同伴,到那里進行“私密性”的交流,說一說當天最開心的事情,聊一聊自己遇到的麻煩事……這樣就為幼兒的傾聽與表達提供了交流空間。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空間,晚上爸爸媽媽來接的時候,孩子們仍不舍得走,他們會和小伙伴在這個空間里繼續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爸爸媽媽則在一旁耐心等待,形成了一幅非常溫馨感人的畫面。
在“繪本分享角”里,我們充分發揮園內圖書資源的優勢,在其中展出適合各年齡段閱讀的數十冊繪本圖書,并定期更換。在早來園、晚接園時,幼兒和家長可在那里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親子閱讀,閱讀后,再將書送回原處。目前,這里已經成為我園的一道風景,每天早晚都會看到許多家長和孩子沉浸其中,或脫鞋進到區角里,席地而坐,或家長抱著孩子坐在椅子上,猶如進到一個小小圖書館一樣。仔細聆聽,能夠聽到家長繪聲繪色的講述。記得一次看到有一位媽媽和孩子一起閱讀經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
小兔子要上床睡覺了,他緊緊抓著大兔子的長耳朵:“猜猜我有多愛你。”“噢,我大概猜不出來。”大兔子說。“我愛你這么多。”小兔子把手臂張開,開得不能再開。大兔子有一雙更長的手臂,他張開來一比,說:“可是,我愛你這么多。”小兔子想:嗯,這真的很多……
為不打斷孩子的思維,這位媽媽在閱讀中沒有提任何問題,孩子始終沉浸其中,感受著濃濃的愛意。進入故事的尾聲,孩子也俏皮地轉過頭,問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媽媽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噢,我大概猜不出來。”“我愛你有頭發那么多。”邊說著,孩子邊摸著自己的頭發解釋給媽媽。媽媽聽過后,給了孩子一個深深的擁抱。如此溫馨的場景在這個角落里每天都在發生著,家長和孩子充分享受著閱讀帶給自身的快樂與滿足。
由于斜角空間溫馨、私密的特點,幼兒和家長在這個空間精神容易放松,心靈也容易沉靜,所以,在挖掘這個空間的功能時,就更偏重靜態的休閑和深度的交流分享。
“立體角落”展示為主兼分享
通常樓道內的墻面布置,多以平面的為主,結合幼兒活動的主題,呈現幼兒探索、發現、表達的過程。但墻面的展示有一個缺陷,就是無法展示孩子們的立體作品。我園是藝術特色園,非常重視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作品既有平面的繪畫作品,也有立體的泥塑等作品。我們曾經設計在墻面上架設擱板,但這種擺放既不牢固,也不安全,而且容易對墻面造成損害。
為此,我們仔細研究園所的“樓道資源”,結果發現了窗戶上面的空間,以前因為這個地方比較小,被我們忽視了。但如果在這里架幾條窄窄的小擱板,就能成為極好的立體的展示空間,可以擺放孩子們的各種立體作品,泥工、紙工,甚至彩繪的瓶子等。因為是被放置在窗臺上面,非常安全可靠。而且擱板是可拆卸的,可以隨著孩子們作品的高低、大小調節。
就這樣,我們把孩子們的藝術作品展示在這里,并定期更換,以前完全被忽視的角落,現在卻顯得格外具有藝術氣氛。孩子們經常會欣賞并討論這些作品,作品的主人更是會自豪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這個小小的角落不僅涵養了孩子們的藝術素質,而且能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教師、同伴對自己個性作品的尊重、接納與肯定,從而深切地體會到藝術活動為自己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戶外邊角”運動為主兼游戲
幼兒期是身體和心理發育、發展的重要時期,維護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不僅關系到幼兒當前的健康狀況,也將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深遠的影響。尤其具備健康的體魄,將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園非常重視戶外體育活動和體育游戲的開展。我園現有22個教學班,收托700多名幼兒,為了給幼兒創設寬敞適宜的活動場地,就需要我們對現有環境進行合理布局。在充分利用現有場地的基礎上,如何不浪費每一寸場地,有效開發和利用戶外各個邊角落,成為我們新的思考與嘗試。
為更好地促進幼兒的體能發展,我園戶外共設投擲區、跳躍區、平衡區、車區、球區、攀爬區和民族特色區、輪胎區、懸垂區等9個大區3 5個小項目。跳躍區、足球區必須安排在軟底的塑膠場地上;車區、投擲區、輪胎區、民族特色區的推鐵環必須要有足夠的活動場地。這些需要特殊場地的區域安排好后,還有一些體育游戲的項目無處安放,這就需要探索我園的環境特點,充分挖掘各種邊角的潛力了。“采摘園”和“嘹望塔”應運而生。
幼兒園圍墻的一側,有一個存放運動游戲器械的邊角,上面只安裝了一個簡易但堅固的石棉雨搭。戶外活動開始后,各種運動游戲材料都拿出來,雨搭下面便空著無用。看到這一情況,我們嘗試把平衡區的活動之一——“采摘”安排在這里,我們先在雨搭的兩端用鐵絲固定,并拉成行,在每行鐵絲上纏好綠藤,在綠藤下掛上各種自制的“水果”,在地面上鋪設用飲料罐捆好的梅花樁,外活動時,幼兒便可背著背筐,小心翼翼地踩著梅花樁,采摘自己喜歡的“水果”。如此具有情景性的活動,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效促進了幼兒平衡力的發展。
攀登架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游戲項目,我們在操場的一面墻上安裝了攀登架,但這一個攀登架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需要。為此,我們仔細分析園內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我園共有3個教學樓,分主、后樓,其中主樓分前后兩排,面南平行坐落,后設庫房及教職工自行車車棚,東西兩側都是幼兒的活動場地。但在緊鄰庫房的一側,有一小段空閑圍墻。于是,我們借助墻壁的支撐,將一排排的輪胎固定在墻壁上,形成又一個攀登區。為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們還在墻頭上放上望遠鏡、玩具機關槍,使之成為一個“嘹望塔”。活動的幼兒就像小士兵一樣,可經過自己的努力,攀爬上來,登高望遠,偵查“敵情”。
就這樣,我們不斷地探索開發園所的每一個空間的教育價值,使得邊邊角角都被充分使用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小邊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