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晨間活動,環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時間:2018-12-14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幼兒在戶外進行適當的身體運動,不僅能有效鍛煉身體,而且能直接受到日光和新鮮空氣等自然因素的刺激,這對于幼兒骨骼的發育以及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的健康尤為重要。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通常是以集體完成一定的活動任務為主,其組織性、目的性較強,但很難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戶外晨間體育活動恰恰能彌補這一不足,它能充分考慮和兼顧幼兒的不同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
晨間活動開展是否有效,良好的活動環境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環境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隱性教育資源,某種程度上,環境就代表著教育的軌跡,它意味著一所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因此,為幼兒創設良好、積極的體育活動環境和活動空間,是幼兒園課程設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然而,仔細了解不難發現,很多幼兒園在晨間活動中存在活動質量不高、器械設置不科學、活動缺乏自主性等問題,且很多幼兒園的晨間活動未能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本文嘗試在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索幼兒園晨間活動環境創設的有效途徑。
一、幼兒園晨間活動的共性問題
1. 活動質量不高,隨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導。
幼兒入園進入晨間活動場地后,看到別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活動較為隨意。這時教師往往因忙于晨間接待和部分家長的咨詢,忽視了對幼兒的指導,造成幼兒活動中沒有目的性,參與積極性不夠,因而起不到鍛煉身體的效果。
2. 符合幼兒體能發展要求的器械不是。
幼兒園的晨間運動器材主要有成品、自制的小型體育器械及一些替代品等等。但是,這些器械與幼兒體能發展的要求、參加活動的幼兒數量不匹配,導致了幼兒不能按照自己身體發展的需求進行恰當、足夠的活動。
3. 活動內容由教師選定,活動場地局限,幼兒缺乏自主性。
晨間活動雖然是幼兒自主進行,但出于秩序和安全的考慮,教師會指定一個活動范圍,不讓幼兒過于分散,尤其對一些動作靈敏、活動量大的幼兒,教師因為怕出事會把他們緊緊攏在身邊,規定鍛煉內容,幼兒只能被動參與一些不感興趣的鍛煉內容。這導致幼兒的活動受到嚴重阻礙,自主性不夠。
二、各年齡段幼兒晨間活動特點分析
幼兒園晨間活動是自主性的體育活動,是一種開放、低結構的活動,采用的是間接控制的方式。活動中教師只是作為活動環境的創設者、活動的觀察者以及幼兒活動中的伙伴而存在,幼兒有機會自我決定、自我選擇,他們可以選擇體育活動的伙伴、材料、內容方法等,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來內化教育影響。但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有著不同的活動特點:
小班幼兒由于身體動作的發展還不夠協調,動作技能掌握不夠,因此對體育游戲的參與很不自信,尤其對器械的使用、玩法的掌握、游戲場地的認識,都需要成人的引導與幫助。
相比之下,中班幼兒開始對外界事物產生了更多的興趣,興趣也容易轉移。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受自身情緒的影響變化頻繁,缺乏活動的持久性。
大班幼兒的活動能力日益加強,活動興趣也愈加廣泛,運動模仿欲望以及身體活動能力都大大增強。他們有創造的愿望,有與同伴合作游戲的需求。他們還希望在鍛煉中了解自己的運動能力,他們期待競賽和挑戰,但缺乏對規則的理解,且自我約束能力較弱。
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導致其不同的發展需求,教師在創設晨間活動環境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發展需求,從而創設適合幼兒均衡發展的良好環境。
三、晨間活動環境創設的有效途徑
1. 創設適宜的游戲化活動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情境對幼兒的學習活動的意義毋庸置疑,它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快速地進入活動狀態,通過活動中投入、專注的操作,獲得經驗的生長。晨間體育活動往往材料眾多,且環境嘈雜,對于注意時間短、注意分配能力差的學前幼兒來說,高控制、強調紀律的活動方式不適合,但放任不管也會影響晨間體育活動的有效性。此時,創設適宜的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晨間體育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運用故事、游戲、音樂等形式,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鍛煉。教師在設計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運動特點,讓情境既有趣,又有一點挑戰,使幼兒的大腦皮層處于最適宜的興奮狀態。比如在給游戲活動命名時,教師可采用擬人手法,讓幼兒以角色身份進入游戲。如小班幼兒的“小海獅頂球”(跳躍)、“小烏龜運糧”(爬)、“飛舞的小蝴蝶”(四散跑);中班幼兒的“投進小花傘”(投準)、“趕小鴨”(撥球)、“腳蹬罐”(蹬)、“走過沼澤地”(障礙走);大班幼兒的“投籃高手”(上肢運動)、“小小解放軍”(匍匐爬)、“大嘴怪娃娃”(投準)等等。
2. 開發器械功能,讓活動更有趣、多樣。
器械是幼兒園體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幼兒體育活動關系密切。器械可以引發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的愿望與構想,并產生相應的行為。器械引起的操作方法越多,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越高,得到的身心鍛煉也就越全面。
(1)小型器械。
小型運動器械是晨間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它因功能豐富、輕巧便捷而廣泛存在于幼兒園中。教師需要根據器材的不同作用和幼兒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投放器械,并注意專項訓練。針對小班,可提供一些動作要求不高、造型極具吸引力的器材,如:“小動物我喂你吃” “彩色小球” “彩色飛盤” “拖拖瓶” “動物小推車” “玩具小汽車”等。器材的數量要多,各種器材盡量做到人手一件,因為小班幼兒特別愛模仿,看到別人的器材好玩,自己也想玩,充足的數量可以避免同伴間的爭搶,進而避免幼兒的情緒和活動質量受到影響。
(2)常見器械新玩法。
對于幼兒園的一些常見器械,如球、圈、繩、墊子、沙包等,在幼兒熟悉其功能、掌握其操作技能后,可引導幼兒創造性地一物多玩,發現新的玩法。如毽子除了踢還可以作為障礙物;圈除了用來跳,還可以開發出“套圈” “鉆圈” “繞圈”等一系列新穎的玩法;墊子除了可以平放進行各種墊上動作外,還可以交叉相疊形成山坡狀,進行翻爬、跳等動作練習。教師可用暗示啟發或共同參與的引導方式,鼓勵幼兒一物多玩。幼兒在活動中玩法越玩越多,興趣越玩越高,思路越玩越廣,自信心越玩越強。
(3)自制小型器械。
自制小器械的材料大多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有的可以由師生共同制作,更能激起幼兒參與的主動性,同時還易于實現年齡的層次化。比如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用紙棒與紙球搭配開展“趕小豬”的游戲;將海綿墊與布球結合開展“小海豚頂球”的游戲等。中、大班幼兒需要更多自我嘗試、發現、調整的機會,因而器材最好有一定的操作難度,且具有多功能性,能夠開發幼兒的潛能,引發幼兒探究。比如用可樂瓶做的“擊劍面具”,用易拉罐捆綁或連接成串而成的“梅花樁”,用家用電器包裝箱做成的“山洞” “坦克車”等。這些活動材料安全、有趣且實用,可以吸引幼兒鍛煉各方面的動作。
3. 創設和諧心理環境,發揮幼兒主體功能。
(1)材料提供差異化,鼓勵不同水平的幼兒自主探索。
教師在設計、組織晨間體育游戲時,要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個體差異,從幼兒的個體經驗和個體差異出發,對動作水平和能力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圍繞同一活動內容,教師可提供不同的活動材料、難易不同的玩法以及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幼兒有選擇的機會,從而達到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小班體育游戲“能干的袋鼠寶寶”,需要幼兒用雙腳連續行進跳,這是小班跳躍活動的重要內容,可以鍛煉下肢彈跳力和動作協調性。為了讓不同的幼兒都能有所發展,教師提供的供“袋鼠寶寶”運送的物體在觸感和重量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有比較毛糙、易于固定的報紙球和小動物毛絨玩具,也有光滑的小球和塑料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選擇、自主控制不同的物體,練習雙腳起跳和落地的動作。同時,幼兒在運送不同材質的物體中,也可以積累相關的經驗。
(2)活動規則相對寬松,給予幼兒挑戰信心。
不同于集體教學,晨間體育活動首先重視活動過程中的愉快體驗和自主探索。因此,晨間活動的規則相對應較為寬松,讓幼兒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多次嘗試。如中班晨間活動“小兔種花籽”,活動中幼兒以“小兔子”角色去“種花”,不限定距離標準,不要求統一動作,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距離,用平拋或投擲的方法進行游戲,因此幼兒很樂意參與活動,并能夠在自信中主動提高難度,不斷挑戰自己。
(3)教師保持積極的情緒態度,感染幼兒的參與狀態。
教師的情緒態度也是幼兒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晨間活動中,教師應當是積極、活潑、充滿朝氣的。在體育活動開展前,我們應把自己的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以飽滿的精神、良好的情緒出現在孩子面前,穿上最適合運動的服裝,動作有力到位,做孩子的玩伴,用自己的活力帶動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如組織小班幼兒玩“鉆山洞”游戲時,如果教師放下姿態,帶幼兒一起鉆進矮小又狹長的“地龍”里,幼兒會很開心地跟著老師一起游戲。創設輕松和諧的心理環境,建立平等融洽的師幼關系,在活動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晨間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創設一個幼兒感興趣、能促進幼兒堅持性發展的游戲環境,還要為幼兒創設適宜、安全、輕松、和諧的環境。在寬松的環境中開展晨間活動,可以讓幼兒變模仿學習為探索學習,變被動運動為主動運動,獲得更多自主運動的空間,真正體驗到快樂運動。鼓勵幼兒積極思維、主動探索,這對培養幼兒堅持完成任務的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日之計在于晨,幼兒愉快的一天將隨著精神飽滿的晨間活動拉開序幕。我們堅信,讓幼兒每天堅持參加晨間體育鍛煉,讓運動成為終身興趣,讓鍛煉成為一生的習慣,“健康第一”的思想將得到真正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