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智慧
時間:2018-10-11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教育智慧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體現,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智慧與幼兒的發展緊密相關。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實踐性、復雜性、創造性、不確定性等特征,因此,幼兒園教師必須不斷積累教育智慧。本文主要探討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涵義、表征與生成,以期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一、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涵義
1、內涵
什么是“智慧”?
《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是“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學者田慧生則認為,智慧是“個體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種品質、狀態和境界”。“智慧”在西方哲學中有兩層涵義:一是指總體性知識,即全知;二是指指導人類生活實踐的智慧,與倫理、道德有關。雖然關于智慧目前尚沒有統一的定義,但人們大多認為,智慧是個體知識、能力與德性相融合的一種綜合品質、狀態與境界。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是其教育信念與師德、教育實踐知識與能力的有機整合。
2、價值
教育智慧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幼兒園課程是動態生成的,這就預示著這樣一種可能:一方面,教育智慧可促進教師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生成與完善。教師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是不斷創造與生成的過程,教師是幼兒園課程的動態建構者與主動生成者,在實踐中,教師要將個人有價值的人生體驗融入到幼兒園課程中,賦予課程以意義。幼兒園課程的生成與實施是教師運用教育智慧,與幼兒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共同合作、創造的過程。另一方面,幼兒園課程的生成與實施是教師教育智慧得以形成的沃土與載體。在課程生成與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幼兒的對話,不斷豐富課程內容,生成并完善課程體系,從而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提升自身品質、狀態與境界。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智慧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實踐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通過追求教育的合理性,以正確的教育信念為指引而鑄成的“合金”。在這里,實踐是教育智慧得以生成的土壤,信念與師德是教育智慧得以生成的價值與道德基礎,教育知識是教育智慧的認識來源,教育實踐是教育智慧得以形成的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
二、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表征
認知心理學將信息在頭腦中的呈現方式統稱為表征。教育智慧的表征,是指把教育智慧作為意識對象,提取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相關信息,在理解這些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加工與建構,并將其呈現出來。布魯納認為,表征或表征系統是人們知覺和認識世界的一套規則,人類智慧的生長會經歷三個階段:動作、映像與符號表征。艾爾貝茲認為,教師實踐性知識的表征形式含實踐規則、實踐原理和意象。結合相關理論和相關實踐,筆者認為,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智慧表征形式可分為以下三類:行動、意象和語言。
1、行動
行動表征關涉幼兒園教師教育實踐中的“如何做”。“如果說理論智慧是‘知’,那么,可以說實踐智慧是‘行’,或者說是一種與‘行’有關的理性能力。”教育行動是教師為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教育智慧通過教師的教育行為表現出來。教師通過親自“做”和通過看別人“做什么”而生成教育智慧。通常,“智慧的人都具有在復雜且微妙的情境中迅速、有把握和恰當地行動的能力”。
娃娃家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區域。苗苗進入娃娃家后,拿起炊具開始玩起來,壯壯看見苗苗手里的炊具,一把搶了過來并說:“我也要玩。”苗苗“哇哇”大哭了起來。老師走過去問道:“孩子他爸,孩子媽媽怎么哭了?今天我到你們家來做客,能請苗苗幫我做個菜,壯壯幫我做碗面嗎?”聽來客人了,苗苗破涕為笑,壯壯連忙把炊具遞給了苗苗,為客人準備吃的去了。
幼兒園教師總會遇到一些教育困境,若幼兒可以自行解決,應給予幼兒自主解決的機會。若幼兒難以獨立解決,教師應及時介入。上述案例中,教師的教育行動旨在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發展并深化游戲。波蘭尼曾說:“由于整個世界的狀態都在不停地變化,每時每刻都在更新,所以,我們必定會遇到前所未見的新事物。”幼兒園教育是不斷變化的,教師的教育行為要適應具體的、富于變化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教育情境,教育智慧就在這種教育情境中動態生成。
2、意象
意象表征關涉幼兒園教師對教育實踐的理解與認識。
筆者曾聽某幼兒園教師這么說:“孩子的天性是好玩,什么東西到了孩子手里都成了玩具,我覺得幼兒園教育就是老師和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在玩中學。”教育意象是教師頭腦中有關教育實踐的朦朧印象,暗示教師在教育中應作出的努力方向。這里的“玩中學”就是這位教師的教育意象。教師知道教育教學應該如何實施,并能利用自身已有的教育教學經驗以及教育教學環境等來支持自己的教育意象,教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教育信念在這里被整合起來了,從而生成教育智慧。
3、語言
語言表征是指教師通過語言表達出自己對教育實踐的思考。
教師可通過體驗、總結、反思與批判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有關教育本質、目的、方法與策略等方面的認知體系,這是教師的個體哲學。它的形成和完善,包含著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有效性的持續反思。教師所秉持的個體哲學在一定程度上可通過教師的語言與行為展現出來。如果教師的教育意象是“玩中學”,在此意象下生成的教育行為則是“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其信奉的教育哲學則是“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形式”。
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以行為、意象、語言等形式,通過動態循環、相互映射的方式表現在教師的教育實踐中。
三、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
1、做:親身體驗,在實踐中生成
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體驗、學習,實踐經驗是教育智慧生成的源泉。筆者也曾聽某幼兒園教師這么說:“以前,每次在游戲活動中,我只是不停地提醒幼兒小聲說話、輕輕玩、物歸原處,等等。即便去觀察了也不知道哪些是有價值的,或者說是不知道怎樣觀察,怎樣更有效地指導,怎樣發展幼兒的潛能,在解決幼兒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時,往往會操之過急,有時會直截了當地給幼兒做示范。現在,我學會了留白的方法,更多地觀察、等待和鼓勵孩子,而不是貿然干預。”伽達默爾對“體驗”作過這樣的表述:“如果某個東西不僅被經歷過,而且它的經歷存在還獲得一種使自身具有繼續存在意義的特征,那么這種東西就屬于體驗。”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師親身去體驗和經歷,并善于總結、提煉與升華。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智慧產生于教育實踐,反過來又指導教育實踐。
2、學:吸收經驗,在學習中生成
幼兒園教師通過觀察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行為,可提煉出適合自身的教育策略與方法以及個體哲學,并使之內化為自身的教育智慧。波蘭尼曾說:“通過吸收新的經驗不斷地豐富和更新自己的觀念、能力,是明智的人格的標志。”某幼兒園教師寫過這樣一則教育隨筆:“在這半年中,我行動著、學習著、成長著。從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到小有收獲,從看書充電再到自覺內化,這條成長線不斷在波動,但它一直在上升。我找到了不足,找到了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觀察幼兒、發現幼兒、讀懂幼兒。現在,每一天的自主游戲中,我都努力做一個有心的老師,認真去觀察幼兒。我發現,觀察幼兒、做記錄分析已經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有時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名作家,或者是一名心理學家。每每讀起自己寫的孩子的學習故事,都特別有成就感。”在不斷體驗的過程中,教師積累起豐富的教學經驗。這些經驗經過反復檢驗、內化,會逐漸凝結成教師的教育智慧,并使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與成就感。
3、思:歸納總結,在反思中生成
教育反思是促進教育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徑。幼兒園教師通過反思概括、提升教育實踐經驗,并對原有的教育信念進行梳理、總結、反思與重構,從而優化個體哲學,獲得可持續發展。某幼兒園教師寫過這樣一則反思筆記:“平時,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常常思考一些問題:每天來到幼兒園,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做著看似重復瑣碎的事情,怎樣發現其中的價值?怎樣才能讓孩子的幼兒園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怎樣在面對家長時表現出自己應有的專業水準,從而減輕家長的憂慮?怎樣才能讓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成長?怎樣才能不僅僅做只會照顧孩子生活、引導孩子簡單學習的老師,更能走進孩子的心里,做一名真正的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范梅南認為,“智慧和機智是我們通過教學實踐,不僅僅是教學本身而獲得的。通過過去的經驗,結合對這些經驗的反思,我們得以生成機智。”教育智慧是幼兒園教師在不斷反思和解決自身面臨的教育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生成的。通過反思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案與策略,建構個體教育哲學,在做中學、做中思、思中做的循環往復過程中不斷生成的。
在任何以培養人為目標的教育活動中,必定存在著教育智慧。每位教師都應該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體現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教育智慧依賴于教育情境而存在,根植于生動、具體、完整的教育場景中,透過復雜、動態、多元的教育行為反映出來。一言以蔽之,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基于幼兒園教育實踐,通過教育行動、教育意象、教育語言等形式表征出來,在體驗、學習、反思中動態生成,它永無止境,需要幼兒園教師終身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