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家長和老師在日常打交道、溝通過程中方法和分寸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做到以下9點就可以贏得老師的尊重和欣賞。
一、關注孩子生活習慣的家長
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忽視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但其實,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責任感、自律能力等。
試想一個課桌與書包都整理不好的孩子,學習習慣多半也不好,考試更是丟三落四,這往往是家長忽視孩子生活習慣養成的后果。
二、倡導孩子遵守規則的家長
有些家長對幼兒園出臺的規章制度,比如不給孩子帶零食、不給孩子佩戴貴重首飾等,都持質疑態度。這會給老師的管理造成很大困擾,家長的縱容,會使孩子特別任性。
家長倡導孩子遵守規則,一方面減輕了老師的管理難度和壓力,同時這也是對孩子責任感、集體榮譽感的一種培養,這樣的家長才是真的對孩子負責。
三、把公平準則放在心頭的家長
當孩子犯錯或落后時,總有些家長希望私下解決,這樣的做法是給老師出難題,教育有公平的準則,老師應該一視同仁對待幼兒。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不僅老師要公平,家長也應該心中有“公平”的教育理念,當孩子在幼兒園出問題的時候,能夠公平客觀地進行判斷,并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教育。
四、與老師親密有間的家長
有個別家長經常私信老師,和老師套套近乎,這些做法的目的就一個,就是希望老師能對他家孩子另眼相看,能給予孩子額外的機會。
一般有處事原則的老師對這樣“熱情過度”的家長是避之不及的,真正良性
的家園關系應該是雙方地位平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營
造良好的環境。
五、維護老師權威的家長
有的家長會在孩子面前非議老師,就算是這些家長的學術水平的確比老師高,這也不能成為在孩子面前質疑老師權威的理由。在孩子面前要盡量保護老師的權威,至于發現的問題可以私下找老師交流。
家長質疑老師權威的后果是:孩子在情感上對老師有一種疏離與不屑態度,師生間的融洽就消失了。而老師對孩子的引領與教育,正是基于這種情感上的融洽,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教育孩子有服務意識的家長
不管孩子未來從事任何行業,說到底都需要有為他人著想的服務精神,特別自私的孩子是交不到朋友的,也是在事業上走不遠的。
真正為孩子著想的家長,在孩子上學階段就會教育孩子為班級服務,為班級管理出一份力,這看似耽誤了一點學習的時間,但是孩子從中得到的收獲將受益終生。
七、與老師經常溝通的家長
其實,老師非常希望了解孩子們回家后對幼兒園的印象、對老師講課的印象,這樣便于他更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家長跟老師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家長的很多建設性意見也會更容易被老師采納,這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八、永不踐踏孩子自尊的家長
有的家長,只要老師把他請到幼兒園來談孩子的問題,他就當著老師的面,辱罵或毆打孩子,或者對孩子冷嘲熱諷,這讓老師非常下不來臺。家長這種簡單粗暴的宣泄,踐踏了孩子寶貴的自尊心,也容易讓家校關系驟然跌入冰點。
懂得尊重孩子的家長,也會得到老師的尊重。
九、經常反省自我的家長
孩子只要有不足,有些家長就來質疑老師:“我們把孩子交給幼兒園了,你們是怎么教的?”,老師對此非常委屈,因為對孩子成長有影響的不只是幼兒園,家庭、社會都有影響。
當孩子出現問題,家長第一時間反省自身,也許更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們看過了老師喜歡的家長類型,家長和老師溝通時,要避免哪些“雷區”。
一、甩手掌柜型
許多家長都對老師說過這句話,“孩子就交給您了,您看著管吧”,或許還覺得這樣很尊重老師,但是老師卻不一定接受。老師無法顧及每一個孩子,這句話看似客套,其實也有推卸責任之嫌。
二、打探消息型
現在網絡極其發達,教育教學工作更加透明,家長群中各種消息很多,家長們的疑問也一個接著一個。如果看到某個名冊或者名單里沒有自己的孩子,家長就急忙找老師要說法。即便想和老師溝通,也要講究策略,不能太莽撞行事。
三、不回復信息型
這一類家長很少關注班級群信息,無論老師發什么信息,都需要老師單獨打電話提醒。你說他沒有看手機吧,前一秒還看到他在發朋友圈。
四、敏感“玻璃心”型
老師和他溝通孩子的問題時,他心里會犯嘀咕,懷疑老師針對自己家孩子。
這樣的家長常常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家一切都好,為什么到了幼兒園會出現老師說的種種問題呢?
他們總是懷疑老師沒有把孩子教好,很少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問題,更不愿意面對孩子身上的問題。
五、愛投訴型
有些家長不問原因,或者只聽孩子的一面之詞,也不與老師溝通就直接向相關部門投訴。這類家長的“投訴”往往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常常以發泄情緒為主。
點擊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