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1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前幾年,有一電視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yǎng)大,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要么上網(wǎng)打打游戲,要么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對于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yǎng)活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對我那么嬌慣?”
看了這個節(jié)目后,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專家的解讀也讓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的教育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家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
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yǎng)良好品格和發(fā)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得不償失了。
看看下面列舉的6類媽媽,你在其中嗎?
過分愧疚型
01
我們都知道德國父母為了教會孩子嚴謹,讓孩子去體驗挫折的感覺,常常會說:“你得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中國的一些家長,在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時,則充滿焦慮,容易愧疚自責。
還記得一些幼兒園媽媽群里分享的情景——明明是孩子忘帶某樣東西,卻毫無擔當?shù)芈裨箣寢專?ldquo;都怪你,忘了給我?guī)希ξ冶焕蠋熈R!”受到譴責時,你甚至連聲道歉:“對不起,媽媽一著急就忘了,下不為例。”
為的就是讓孩子少點愧疚感,不哭鬧,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抗。
分析:因為母乳不夠,媽媽愧疚;因為忙于瑣事陪孩子時間少,媽媽愧疚;偶爾對孩子發(fā)脾氣,媽媽愧疚。
你是否對孩子疼愛到極端,你是否感到身心俱疲?
但這種付出,長此以往很難得到回報,當孩子碰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只會養(yǎng)成怪別人、找客觀理由的品性,無法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更沒辦法進步。
控制欲極強型
02
《虎媽貓爸》大家看過吧,這種類型的媽媽把“聽話”當作評判孩子好壞的標準。
很多媽媽眼里,孩子沒有按你規(guī)劃的人生走,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決定,就是“叛逆”。這種案例在我身邊就有,現(xiàn)在孩子長大了甚至媽媽還會去管,成為了“媽寶”或者沒有思想的人。
他們父母有一個很自私的行為,就是特別樂意把自己未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于孩子身上。甚至一些事業(yè)工作不順利的家長,把后半生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龍的拼搏中;為了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發(fā)展,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狀況都置若罔聞。
常言道,教育的核心是“疏則通,堵則盈”,孩子若很難活出自我, 會覺得很迷茫。
只有更加去依賴父母,求助怎么做,長期以往是一個惡性的循環(huán)。
熱衷攀比型
03
中國媽媽愛攀比在國際上是“赫赫有名”的,大到升學考分,小到雞毛蒜皮的瑣事。中國媽媽總要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同事、左鄰右舍攀比一番。買什么文具,上什么私家補習班,甚至家里有錢的還要曬曬車,房。
當然除了物質(zhì),最重要就是成績的攀比。人家的孩子去英語補習班,不管自己孩子喜歡與否,都不甘落后;孩子考了班級前三名,就問第一、二名是誰,要求下次趕超他。
不知不覺中孩子成為別人的參照物,成了你攀比的砝碼!漸漸的通過身教,孩子也把眼睛只盯著分,只懂得吹噓,不知為何學,不懂學以致用。
“孩奴”型
04
孩奴是近年來流行起來的“熱詞”,形容某些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xiàn)的生活狀態(tài)。
試著問問自己:有了孩子后,是否還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很多媽媽經(jīng)常感慨當媽前后的巨大差別:當媽后沒了自我,變成了一顆只圍繞孩子轉(zhuǎn)的衛(wèi)星。與丈夫相處的時間少了,與朋友的聯(lián)系少了,與社會的接觸少了,業(yè)余的興趣少了。
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單位組織的大多數(shù)聚餐和旅游活動,甚至放棄原本輝煌的事業(yè)。無論是心甘情愿,還是被迫無奈,似乎只有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稱得上稱職的好媽媽。
但真的是這樣嗎?也不盡然,這樣副作用很嚴重,因為會增加孩子的匱乏感和愧疚感。可以負責任的說,孩奴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弊遠大于利。
過分擔心型
05
同為帶寶寶,近年來中國媽媽貌似精神要緊張得多。比如帶寶寶外出,中國媽媽常常不停地嘮叨:小心過馬路看車、多穿點別凍著,不要亂摸東西......
咱們小時候背著書包自己上下學的場景,恐怕在未來很長時間內(nèi)都難以見到。環(huán)顧四周,我們看到的都是校門前擁堵的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和車流。
對孩子的擔心,是媽媽腦子里永遠無法擺脫的繃得最緊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當然,社會上種種的不安全因素,也給媽媽們的心理增加了負擔。其實,“處處擔心,即是詛咒”。
你給孩子積極暗示,孩子就會更健康、更優(yōu)秀,你總給孩子不好的擔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著不好的方向發(fā)展,也會整天繃得很緊,變得很敏感。
操勞過度型
06
在我們身邊經(jīng)常看到這樣一些畫面:
深更半夜洗衣服,父母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買菜做飯,送孩子上學,全程為孩子背書包,孩子在一旁輕松自得;
帶孩子坐公交車時,孩子坐在座位上,父母卻在邊上站著;
買了好吃的東西,孩子自顧自地拿著吃,從未想過身邊的父母......
勤勞樸實,這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賢妻良母的優(yōu)秀品質(zhì),但結(jié)局總不盡人意。
如此種種,操勞過度的父母不禁感嘆:我們對孩子是無私的,為什么孩子卻越變越自私呢?而且,自私的孩子有著非常強烈的占有欲望,想要的東西必須想盡辦法地據(jù)為己有。
等他們長大之后,心中的自私欲還會不斷的膨脹,有可能會為了得到某些東西就不擇手段,可怕的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說,這樣操勞過度會間接助長孩子的匱乏感和自私欲,對孩子的成長弊遠大于利。
而優(yōu)秀的家長,尤其對孩子獨立自理能力方面放手, 巧花心思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并告訴他如何節(jié)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節(jié)日里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臟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她)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她)自己解決。
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注定難以面對日益競爭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wěn)順暢作加油充氣、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后,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xiàn)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