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12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一、學前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學前期即處在3~6歲這個幼兒階段的孩子,大多在上幼兒園,是正式進入學校以前的時期。
01
需要在成人幫助下探索世界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由于生活范圍的擴大,以及自身各方面的發展,獨立性明顯增強,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也產生了參加實踐的想法。同樣的,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也會向孩子提出更多不同的要求,比如要求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要求孩子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要求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等。
但是,由于孩子自身條件限制,他們時常需要家長的幫助。由于認知限制,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認識還主要依靠具體形象。由于生理成長限制,他們還不能很好地操控自己的行為,集中注意力,還是有難度的。因此,孩子希望獨立參與實踐的需要和獨立進行活動的能力之間有了明顯沖突。
02
形成個性與社會化的關鍵期
3歲定80,孩子個性的形成,從幼兒期已經開始了,孩子的個性形成取決于他從身邊環境中所獲得的各種行為規范、價值觀念和知識技能等,這也是他成為獨立個體并逐步適應環境的過程。社會文化在孩子成長的進程中有很大作用,社會化規范孩子的社會行為,培養孩子的身份、地位的認同,影響孩子的價值和行為取向,傳遞知識經驗和技能。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適應環境,但孩子有時會體驗到個人愿望與社會要求的尖銳沖突,當孩子逐漸學會采取理性的、社會群體認可的行為規范行動,并將自己逐步融入更大的社會群體中,與其他社會成員共享一種文化。由此,孩子的社會性得到發展。
03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最初都是一張白紙,但是就算是白紙,也是有著細微差別的,這種先天的差別在成長中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各種言行,很多程度的是直接受父母的影響,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首先通過父母的過濾,以高度個體化的方式傳遞給孩子,孩子對于這些信息也是有選擇地接受,這便形成了每個擁有不同個性的獨立個體。
二、玩具對孩子的重要性
每個孩子都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成人世界,包括父母和他人在內的;一個是同伴世界。同伴關系在孩子生活中,尤其是在孩子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中起著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環境因素之一:
①同伴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
②同伴交往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他人反應的機會;
③同伴還是兒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參照框架;
④同伴還是兒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個來源。
進入幼兒園后,孩子與同伴的接觸次數顯著增加,他們將不再把成人作為唯一的依賴對象。他們開始主動尋找同伴,更喜歡和同伴參與一些活動,與同伴的交往比以前密切、頻繁和長久。從3歲起,孩子偏愛同性同伴,經常與同性同伴一起游戲、活動。3~4歲,依戀同伴的強度和與同伴建立起友誼的數量有顯著增長。語言的發展也使同伴間的交往更加有效。兒童從事社會性程度較高的合作性游戲大大增多了。
不過,孩子早期的友誼一般是多變的,很快形成,但又很快破裂。孩子的友誼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有共同的興趣和喜愛的活動以及擁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礎上。
因此,玩具則成為了一個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媒介。他們能夠通過玩玩具獲得愉快感,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同時,也會因為玩具的歸屬問題,而和同伴發生沖突。
三、搶別人玩具的原因
玩具對孩子的誘惑力是極大的,在這個階段,沒有不喜歡玩具的孩子。因此,搶奪同伴玩具的行為時常發生,原因可以從四個方面說明。
01
體內精力過剩
學前期的孩子,沒有課業壓力,在家里也是父母的掌中寶,大都被捧在手心里。如果沒有合適的釋放途徑,身體里就會積攢大量的能力無處消耗,與不別人搶玩具,便成了釋放過剩精力的一條途徑。
02
自我中心
幼兒期的孩子心智還不健全,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思考問題主要是從自我出發,幾乎無法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家長的溺愛的情況時常存在,孩子身邊長輩的錯誤行為示范等多當面因素影響,共同造成這一結果。在孩子的想法中,他喜歡這個玩具,他就要玩,完全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他也暫時沒有能力能考慮這個問題。
03
電子產品的副作用
隨著時代,發展,當今社會的高度信息化,各種電子產品層出不窮。3~6歲原本是孩子形成社會化的關鍵期,但是由于花費太多時間在各類電子產品上,這使得與同伴的接觸時間大大減少。缺少了與同伴間的交流,孩子的社會化將受到極大的阻礙,可能會導致其不能在社會規范下與同伴正常相處,脫離日常。當孩子面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時,因為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和同伴商量,索性就直接把玩具“拿”了過來。
04
好奇
探索世界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天性,他們會對任何新鮮的事物產生興趣,并享受探索的過程中產生的刺激。在這個階段孩子眼中,最好玩的玩具永遠在別人手中。
四、家長的應對措施
當自己孩子出現類似行為的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從多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保持足夠的耐心,并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循循善誘。
01
提供及時的幫助
孩子對周圍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但無奈自身心智不成熟,難免遇上搶玩具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及時出面,弄明白事情原委,代替自己不善表達的孩子想對方道歉,解決事情,盡量讓對方孩子不對自己孩子產生不良印象。在對自己孩子說教過程中,切不可打罵,孩子在3歲左右,自尊心已萌芽,在外應維護孩子自尊心,萬不能對孩子這一行為默許。
02
講道理樹榜樣
學前期孩子還沒有能力判斷對錯,更多的是依賴身邊信賴的人,根據他們的反饋來判斷。因此,面對孩子搶玩具的行為時,應明確告知孩子什么才是正確的做法,只有得到別人的允許后,才能玩別人的玩具,不可不問自取,更不可搶。同時,作為孩子最信賴的人,家長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避免讓孩子產生錯誤解讀,并進行模仿。
03
保持平常心
總的來說,孩子在這一時期出現這一行為,拋開錯誤示范的負面影響不談,其實是一種在同伴交往中出現的正常行為,家長不必過度反應。當搶玩具的行為出現時,可能會有兩種情況,搶到了,對別的小伙伴造成了傷害,家長應及時向被搶玩具的孩子或其家長道歉,讓自己的孩子知道“搶”的這個行為需要家長道歉善后;搶了但失敗了,孩子會慢慢體會到社會規范。交流的過程,即使孩子長大的過程,耐心護航就是家長最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