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0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近日,大連宋女士4歲女兒在飯店就餐遭女大學生“腳踹”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事情的發展完全超出了雙方當事人的想象。
一般情況下,遇到“熊孩子”,大部分人會采取隱忍的態度,但這次情緒失控的女孩卻以“怒踹女童”這種極端的方式回應,顯然是不當,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預期。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一個成年人用暴力來對待一個四歲大的孩子,行為本身就無法讓人接受。女大學生因為孩子吵鬧不休,就直接出手收拾,顯然是太沖動了,非常不應該。
無論是情緒失控的女大學生還是孩子的母親,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對公共場合造成了影響。憤怒的女大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傷害了孩子,孩子的母親沒有意識到吵鬧的孩子影響了他人。
此起事件給我們父母敲響了警鐘:父母要從小給孩子制定規則,不然受害的不僅是父母,更會殃及孩子本身。孩子需要理解他們周圍世界的規則,他們需要知道別人對他們的期待,更需要知道和別人怎么相處。
- 01 -
“讓你叫,我踹死你”,4歲女童飯店吵鬧,鄰桌女大學生上來就是一腳!
這幾天,“大連女大學生飛踹女童事件”引起了極大爭議。
5月12日,宋女士跟另一位家長帶著兩個女孩到學校附近餐廳吃飯。在飯店里,兩個孩子玩捉迷藏,鄰桌的女大學生嫌孩子吵鬧,突然奔向宋女士的女兒辰辰踹了一腳。
圍觀群眾5:5站隊
從理性上來說:踹孩子不對,應該與家長溝通。
從感性上來說:踹得好!這年頭很多孩子都缺少管教,帶我一個!
作為媽媽爸爸,在最初看完這個新聞后,想法肯定是“要是有人踹我孩子,我估計得玩命”,但沉淀了一下,會不會也心有戚戚焉呢…
為什么這個4歲的小孩子,在餐廳被踹的苦痛,卻換來一片叫好聲呢?
這個女大學生,用了一種極端的方式,替很大一群人表達了心底的積怨和戾氣。這個孩子,也為無數“熊孩子”背了鍋。
還記得今年2月“孩子在餐廳被燙傷”的事情嗎?江蘇無錫一家人去吃烤魚,孩子一個人拿著玩具在飯店里奔跑,結果在拐角處,與店員端的烤魚鍋相撞,多處被燙傷。
家屬要求39萬元的賠償,飯店覺得不合理,母親哭訴:誰家寶寶這樣不值39萬!
結果網友被這話給氣炸了……回應說:這樣的家教,你家孩子真不值39萬!
- 02-
家教,又是家教。
有人說,每個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對不靠譜的家長。
餐廳這個地方,似乎也成了各個國家檢驗孩子家教百態的舞臺。
同樣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家意大利餐廳也飽受熊孩子的困擾,干脆出了規矩,不允許五歲以下的兒童進入。
餐廳老板說自己喜歡小孩,但這件事“和小孩無關,而是和他們的爸媽有關”。這些小孩,在他的餐廳里扔食物,尖叫,玩電話iPad,各種哭鬧....
而這些家長,他們經常會給自己小孩玩手機或者iPad,把音量調到最大……有一次,餐廳的侍應過去請求把音量降低,但孩子的父母拒絕。最后,餐廳只好請這對父母離開。但這對父母不僅不情愿,還鬧得很不開心,顯然根本不顧及其他客人的感受。
因為熊孩子們的打鬧,餐廳至少損失了30%的營業額。
后來的“拒入孩子”決定,也曾引發爭議,有人叫好,認為這是對那些“沒辦法教好孩子的父母們”的警示。也有很多父母不爽抵制,“我不會進去那些我孩子不能進的地方”。
結果事實證明,餐廳之后的生意居然變得比以前更好了!媒體也表明立場支持,認為調皮的孩子沒有錯,公眾不能容忍的是放任他們的父母。
好吧,讓不讓小孩進餐廳,原來是餐飲業的千古難題....
但古今中外殊途同歸,這一切還是歸于家教。
- 03 -
看了一個觀點,為什么法國孩子上餐廳都能乖乖不吵鬧?背后仍是家長的引導。
這個定居法國的家長,在初次進入法國餐廳時,被一個景象大大地震撼。
小朋友穿戴整齊,乖乖地坐在座位上,靜靜地吃著面前的餐點,因為他們太過乖巧,讓人甚至忍不住懷疑“他們不是小孩”。
在了解后明白,法國人的教育觀點是,不會把小孩當成小孩,而是當成大人,從小就讓他們跟著大人上餐廳,學習大人的禮儀,不會因為他們是小孩,就特別關注他們。
反而能在無形之中,讓小孩融入大人的氣氛,禮儀也就漸漸養成。
法國父母幾乎不用兒童餐具,讓孩子從小就用和大人一樣的金屬餐具。讓小孩去配合環境,而不是塑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來配合小孩,在這樣的觀念之下,小孩的適應力和學習能力更能被激發出來。
這個家長在孩子身上運用同樣的教育方式后,發現小孩的潛力真的超乎大人的想象,即使金屬的餐具很大很重,自己的孩子也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吃東西。進入餐廳,也能乖乖地坐住。
- 04 -
無論別人的難題如何破解,作為家長,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我們有責任讓孩子別影響到別人。
那么,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我們應該怎么辦?
照顧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別帶著又累又餓的小孩出門。就算你是要出門吃飯,也必須考慮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餓了,因此得先準備好點心。如果你在超市購物,先買些讓小孩吃的食物。
讓孩子知道今天的計劃
對小孩說明你的計劃,即使是對小寶寶也一樣。告訴他出門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時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們吃飯前要先禱告。”并示范給孩子看。
請孩子“幫忙”
跟小孩一起認識新環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樣“幫忙”。例如在餐廳等待上餐時,可以問孩子:“那些服務生端著盤子跑來跑去,他們怎樣才不會讓食物灑出來?”一起動腦,打發時間。
時時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門時特別愛作怪,那是因為他們覺得爸爸媽媽的注意力不在他們身上,這讓他們覺得沒有安全感,故意“表演”來引起注意。出門在外也要不時與孩子互動。
讓孩子有參與感
小小孩的天職就是要用各種感官來探索這個世界,叫他安安靜靜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機會讓他觸摸,問他問題,例如:“看看這些螺絲釘,你覺得它們可以用來干嘛?”
不要忽視躁動的孩子
當小孩開始躁動時,大多數的父母都會跟著焦躁,抓緊時間,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這對小小孩來說是沒有用的。這時候,父母反而應該放慢腳步,抱抱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
疏導孩子的精力
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帶他去外面跑幾分鐘,然后再帶他回店里,告訴他“在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給他看。故意夸張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會樂意跟著慢慢走。
聽孩子的解釋,不急于解決問題
當小孩開始鬧時,試著問他:“你看起來很生氣,怎么了?原來是這樣,我們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好嗎?”感覺到被傾聽、被理解的孩子,比較容易冷靜下來。
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堅守規定
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買給他,除非你本來就打算買糖果。買其他你認為合適的點心來代替糖果。他可能會一路哭回家,但幾次之后他就會學到規矩。
將孩子帶到一個比較僻靜的地方
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潰大哭,要一邊照顧他一邊買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帶離現場,也許回到車上,也許是超市里僻靜的角落,先不受打擾地讓孩子冷靜下來。
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靜
小孩子行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鬧,父母不必覺得難堪。
想好說詞應付圍觀指點的人群
或者干脆忽視他們,直接把孩子帶離現場。
先關心孩子
當小孩的尖叫招來路人的目光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
假設“觀眾”都是支持你的
周圍的人都是想幫忙,而不是指責你。這樣想,能幫助你漂亮地解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