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24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1.一段時間內,集中解決一個問題。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的毛病可真多,恨不得馬上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不管父母怎么著急,孩子不可能睡一覺醒來就變成另一個人。父母應該克服急躁情緒,在一段時間內集中精力解決一個問題。等這個問題解決了,再轉移到其他問題。當然,舊的問題解決了,總會出現新的問題。正是在一點一點的進步中孩子不斷成長。盡管總要面對某些問題,但父母隔一段時間會發(fā)現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了,孩子也變得更成熟了。
2.全家一致,說到做到。
父母和家中其他人一旦決定對孩子采取一項合理的教養(yǎng)措施,就一定不要半途而廢。否則,會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使孩子的不良習慣難以改正。例如,孩子飯前不愿自己洗手,一讓他自己洗手吃飯,他就大哭大鬧。父母因受不了孩子那聲嘶力竭的叫聲而對孩子讓步了:由媽媽用溫布給他擦手。這樣,孩子飯前不愿自己洗手的習慣不僅沒有改掉,反而得到了強化。他認為只要自己堅持哭鬧,大人最后會讓步的。
3.肯定孩子細微的進步。
孩子的不良習慣是用了很長時間養(yǎng)成的,當然也不可能一下子改掉。要肯定孩子細小的進步,增強孩子的自信。比如一個不愿吃肉的孩子,經過努力,每頓飯能吃一兩片肉,父母就應該高興,而且要讓孩子知道這就是進步。如果對孩子一下子要求過多,孩子達不到標準,父母會失望,孩子也會泄氣。
4.以表揚為主。
在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過程中,要告訴孩子:只要改正錯誤,就是好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關懷,感受到父母以他為自豪。父母要隨時表揚孩子的好行為和為改掉不良習慣所做的努力。孩子有了點滴進步,父母都要及時鼓勵贊揚,使孩子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上進心和自信心。
5.要讓孩子明確地知道父母希望他改變什么。
讓孩子知道他的不良習慣是什么,充分認識不良習慣的危害,家長有信心幫助他。
6.要有耐心。
孩子在改正一個不良行為習慣時,有時表現好,有時表現差甚至退步,這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在孩子表現差時,要立即指出來,并明確地向孩子表示自己的感受,如生氣、煩惱、悲傷、失望、灰心喪氣等,讓孩子為自己重犯錯誤感到羞愧,并下決心不再重犯。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