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大型活動方案

做孩子的情緒管理教練

時間:2017-02-23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

  現在很多家長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實,共情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后,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們平時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多去發現孩子優秀品格的表現,一旦發現,就及時肯定,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長大后,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這很難說,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我發明了這個詞:成長感。我們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對于孩子來說,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告訴他,你記得不,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么樣呢,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現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

  培養興趣愛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機會

  對興趣愛好的培養,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心理學家發現,一個有著成熟的興趣愛好的人,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學習能力更強。因為他們的學習更是出于內在動機,他們有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激情。

  興趣愛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這種投入的感覺非常寶貴。有心理學家把這叫“酣暢感”,據說這是一個快樂的重要來源。當你做你愛好的事情時,你全神貫注,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莊子幾次描述過這樣的情形。按照他的說法,這時你與“道”相連通,所以會有鬼斧神工的發揮。

  而達到這種酣暢感的秘訣是,你的技術和挑戰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就是說,你做的事情的難度剛好跟你的水平相當。當然這個事最好是你喜歡做的。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時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如果能力和難度程度相當,我們都會享受這個過程。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應該選擇哪些事情給孩子去做。我們出于愛心,總想給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讓他被動地享受,比如看電視、吃東西,他的樂趣也有,只是這些樂趣膚淺、短暫。而稍有挑戰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難度如果過大,他就又沒了興趣。

  其實小孩在玩游戲時,常常就能體驗到這種酣暢感。我女兒玩時,如果我問她吃不吃蘋果之類的話,通常她完全聽不進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這非常有價值,我們要多鼓勵,少打擾。

  現在很多的興趣班更是希望把興趣變成專業,反而得沒趣了。我們家長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給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玩具,這也是我隨口發明的詞。心理學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預實驗時,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點幼稚的做法,比如,記錄下來當天發生的好事,并解釋為什么你感覺不錯;寫下能展現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溫習。據調查,每天寫下三件讓你感覺好的事,這個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續時間也長。

  我們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想好事。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漂亮的本,專門記錄他的好事。或者給他準備一個小白板、做個展示墻,隨時記錄。或者給孩子準備一個好事寶盒,把能引起美好回憶的東西或照片,都存在里面,有空就倒出來看看……

  這個心理玩具除了好事,還可以是讓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觀的一面,看到the big picture。比如,當你為孩子的一點小事生氣時,你可以跳出來想:總的來說,他是個好孩子,我是個好媽媽,我工作還不錯,生活各方面都基本滿意……然后再看剛才的事,就能比較冷靜地看待了。

  培養感恩,同理心,寬容等品格及樂觀的思維習慣

  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倒是比大人更樂觀,更少消極的評判。有時大人會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本來還沒有任何不滿情緒呢,聽大人這么一說,馬上就消極了。所以家長言行要慎重,別急于評價。

  我們自己評論的話里多一些感恩、同理心、寬容和樂觀思維,這就是好的教育了。

  不做情緒綁架

  我看到有的專家告訴家長,跟孩子說:“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我想家長應該盡量少這樣去說。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讓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飾。我們可以生氣。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總這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

  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如果我們因為跟孩子無關的事情有消極情緒,那就跟孩子說,媽媽這會心情不好,因為別的事情,所以媽媽先自己待一會,等情緒好了,馬上就跟你玩。這樣,孩子也可以學會,當他有不好的情緒時,他也會自己冷靜一會,練習自己去處理。他也會知道,有不好的情緒不是什么錯事。

  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前面談的多是關于積極心理的建設,下面談最讓我們頭疼的消極情緒的處理。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給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我們會發現,做到這一點真是有難度啊。為什么這么難呢?因為,當孩子發脾氣或有其他消極情緒時,我們的本能反應是——又有來麻煩了!你敢跟我對抗!我的教育怎么這么失敗!你得長到多大才能會……!我付出這么多,你怎么能這么對待我……于是我們渾身冒汗血脈噴張……

  我們處于這樣的狀態,當然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平和下來了。

  要改變這種反應,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它是中性的,不是壞事。把它當作一陣風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發電、放風箏。

  其次,要盡量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跟自己的分開。自己的勞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決。別做不合理的掛鉤。

  我女兒惹我生氣時,我就這樣開導自己:一方面是因為她就是個孩子,就這樣;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管教上有哪些不足,還可以做哪些改進,她是我教育的結果,跟誰抱怨呢,自己多提高就是了。我想,如果家長少一些受害者的思路,多想該怎樣提高,這也會幫助我們控制情緒,少生氣。

  然后再告訴自己,我當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提高就是了。

  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并且教給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于讓情緒消失,而是要盡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當然對于兩歲以下的孩子,家長還是應該用轉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講道理。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泄法:比如打沙發打枕頭(當然對于愛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紙(其實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壞性最小,不影響別人的方式發泄情緒);

  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鎮靜法:數數、深呼吸;

  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

  還有就是前面寫過的那些能引起積極情緒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然后,當自己冷靜一些之后,教給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樣做才能避免那種情況,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該怎么辦。

  用游戲、故事去協助處理情緒問題

  對于小的孩子,我們可以在他恢復了好情緒、狀態好的時候,跟他講道理。并且一次不要講太多,一次強調一點就可以。而游戲、玩笑、故事,這些都是在事情發生時,幫他平復情緒的好辦法,講故事還是講道理的一個好方式。

  我女兒最經常的就是因為餓了情緒失控。我過去給她講過《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有時她餓了,就提醒她,狐貍寶寶可能早就聞到吃的了,它們沒準已經挖洞挖到飯桌下面了呢。等她吃上了,再講道理:狐貍寶寶那么餓了,還能忍著去挖洞,你都不用挖洞就能找到吃的啊……

  先處理情緒,后處理行為

  孩子的多數問題行為,都是由于背后有某種情緒問題沒有得到處理。所以,當行為出現時,別急著批評指責這個做法,而是先弄清楚怎么回事,背后是什么情緒問題。比如,寫作業磨蹭,其實這是一種反抗不滿的情緒;無故地鬧,可能是孤獨無聊的情緒;不合作,可能是因為大人缺乏理解和信任,導致缺乏溝通的情緒……其實我們大人也是一樣,很多行為只是在表達情緒而已。情緒處理完了,行為問題自然就沒了。

  總之,怎樣管理好情緒,這是我們和孩子要用一生去學習的功課。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多教給他方法,多給他做好的示范,孩子得到訓練,他的情商就會發展得更好。而發展好情商,這比學習知識和技能更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快樂。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