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0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數學活動是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三大特點的活動,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園數學教育應注重生活化、游戲化、操作化,讓孩子在生活、游戲、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新《綱要》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游戲中的某些簡單的問題。
那么作為每天工作在幼兒身邊的教師,正確理解和把握幼兒園各年齡段數學教育的“三化”基本特征,才能有效開展幼兒園數學教育,真正提高教育質量,讓孩子在“三化”中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而為孩子順利進入小學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本人就一年來的小班數學教育工作實踐與思考,表達一下自己的認識,以期有助于同行、有助于青年教師的工作。
一、小班數學的生活化
數學教育生活化是指幼兒園教師將數學教學與幼兒生活不同程度地結合,將幼兒的生活不同程度地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之中。生活化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教師不同程度地利用幼兒日常生活中含有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經驗,使之為教學服務,使幼兒能更好地理解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第二,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幼兒創設出真實、自然的生活情景,將數學教育的目標滲透其中,這種情景將數學的計劃性、目的性與幼兒生活融為一體,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學習。小班數學教育的生活化特點非常濃厚,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隱含數學的基本特征。教師只要處處做有心人,及時把握教育機會,幼兒一定能捕捉到數學的影子,在感性的、具體的生活中增進對數學的理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舉例:生活中的經驗——按數量取點心,時鐘的形象性
在集體生活中,教師分發餐點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是調動和利用幼兒生活經驗,幫助小班幼兒認識理解5以內數量的最好時機,教師可以將點心分發到小組,讓幼兒每人從中拿取1;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從整體中取出相應數量的一小份(教師還可以設計出符合幼兒實際的其它形式)。在這個生活環節中,教師可以觀察到每個幼兒對數量實際意義的認知和理解,可以看到每個幼兒從膽怯到信心的經歷過程,這種生活化的教育,幼兒沒有一點壓力,教師幾乎是一對一的指導幫助,針對性強,效果好。
時鐘認識是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內容,不過時鐘確是每個教室的常備物品,教師一日生活中也經常提到時間,如果充分利用幼兒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將認識時間這較為深奧的教學內容合理化簡,分解出現。我們在生活中說到時間,常常讓幼兒看看時鐘,找找長針短針,還有跑得最快的秒針,5分鐘就是長針跑一個格子等等,這樣到大班幼兒就能很好的理解教師規范的說詞,教學難度也可以大大降低,幼兒也會學的深入,學的扎實。
舉例:環節中的數學——繞線游戲,貝殼游戲
“繞繞線,繞繞線,拉-拉,釘釘釘。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咕嚕咕嚕,咕嚕咕嚕,滾下來。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頭頂上。咕嚕咕嚕,咕嚕咕嚕,滾到膝蓋上。”這是一個小班幼兒非常喜愛的說唱手指游戲,我們經常在餐前便后,等待時段玩這樣的游戲。這游戲讓幼兒以自我為標準,指認各種空間位置,以及人體的相關部位。可以說這也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數學游戲。
貝殼游戲,教師給幼兒提供許多大小不同的貝殼玩具,然后教師以游戲的形式引領幼兒進行操作。如:取幾大幾小——區分大小和數量;貝殼媽媽抱寶寶——大小重疊;媽媽寶寶上下排——對應;媽媽寶寶前后排——間隔。這是小班前期我們常常以集體形式組織的個人操作數學游戲,目的是幫助幼兒理解相關數學內容的同時,為數學教學跑組操作游戲打基礎。
二、小班數學的游戲化
數學教育游戲化是指幼兒園數學教學在生活化的基礎上,與幼兒游戲特征相結合,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對游戲的不同程度的利用,數學游戲化不同于游戲。是使數學教育具有游戲的某些特色,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幼兒在有游戲般的情緒體驗中,會遇到各種蘊含數量關系的問題,數學游戲化更多地具有練習的性質,用皮亞杰的話來講,是“同化大于順應”。因此,這一類數學游戲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很具有挑戰性,需要教師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細致教學。
舉例:為小班數學教學專門設計的類別游戲——分類游戲,接龍游戲,玩具排序游戲
所謂類別游戲,就是在這一類游戲中可以細化和分解出各種不同的,有一定差別的小游戲,如:分類游戲,可以有求同分類(從許多中取出紅色的、取出大的等等),可以有按顏色、大小、形狀特征中的某項來進行分類。還可以按事物的用途來進行分類。再如:接龍游戲,有顏色接龍,形狀接龍,等量接龍。等量接龍里還可以分為實物等量,實物標志和點子等量,雙色事物標志等量,雙色點子等量。再如排序游戲,有重疊排序,對應排序,規律排序。規律排序還可以分為ABAB雙間隔排,ABCABC三間隔排,ABBABB或AABAAB規律排。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每一類別的游戲都有難易的差別,每一個游戲都存在這樣那樣的教學難點或是幼兒操作的難點。教師應該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能力和自己的教學特點,進行選擇、分解、合并,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結合特點,精心設計,細致教學,獲取效益。
三、小班數學的操作化
數學教學操作是指幼兒園數學教學在生活化、游戲化的基礎上,與幼兒手、腦并用的操作活動相結合。操作是為幼兒創設思維沖突的環境,引導幼兒在思維能力層面上進行有效運作,逐步內化邏輯的、復雜的數學知識,形成“順應”的心理歷程。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操作化與游戲化密不可分,操作具有游戲的趣味,游戲不失數學的基本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始終站在幼兒的層面,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征進行思考和設計,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幼兒操作的主動性,這里包括幼兒動作參與的主動性,更包含幼兒思維參與的主動性,這也是數學教學的精髓之處。
舉例:幼兒操作活動的成敗體會——等量接龍,特征分類
等量接龍游戲是小班幼兒在掌握了5以內數的實際意義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數的守恒游戲,綜合性較強,也有一定的難度。我們選擇了實物等量接龍,實物標志和點子等量接龍兩種游戲。教師觀察發現,實物等量接龍,幼兒比較容易理解玩法;實物標志和點子等量接龍,因為更接近符號,對幼兒有一定干擾,給幼兒理解玩法設置了一定的障礙。從幼兒的操作過程中,觀察發現一開始進行活動時,大多數幼兒目測數群不會,尤其是4、5的實物數量卡,這樣幼兒的操作行為就表現為:拿起一張卡片先一個一個點數數量,再尋找可以相接的卡片,往往幼兒不能一次拿準,數著數著就忘記了該接的數量,一次一次的反復使幼兒失去了興趣。根據這樣的普遍情況,教師調整增加了數群目測訓練,再次進行等量接龍游戲時,大部分幼兒就有了感覺,有了興趣,突破了難點,獲得了成功的體驗。但還是有一些幼兒存在相關的問題,觀察發現一部分幼兒還存在目測難點的問題,一部分幼兒還不太理解游戲玩法和規則。所以此次教學需要日常的游戲活動加以補充和完善,才能獲取較好的教學效果。
特征分類游戲我們的設計是:讓幼兒根據教師所提供的分類板上的魚的形狀、大小、顏色進行操作,并把具有多種特征的魚一次按兩個特征標記進行分類,共分三次。觀察發現幼兒都能夠將魚按特征標記進行區分,但幼兒的操作行為多數表現為:取出一條魚,第一反映的是某特征就放在其標記下的空格里;而每個空格下的魚確實具備標記所規定的特征。但是就幼兒的操作行為而言與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目標不相符,教師想讓幼兒按魚的特征進行三次分類活動,而大多數幼兒只將各條魚進行了一次特征認定。教師在原有分類活動形式的基礎上加大了難度,認為幼兒應該有這個能力進行操作,但事實證明幼兒操作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這與教師所設計的材料有關,活動內容雖然有趣,幼兒也非常地感興趣,但讓幼兒一次性完成三種分類確實有點困難,因為小班年齡的幼兒還沒有完全理解某些特征的概念,養成習慣看標記進行擺放。讓幼兒在概念統領下進行操作實在強人所難。所以說教師提供的操作材料違背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應該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修改操作材料。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