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05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孩子的社會能力是在一定的遺傳的基礎上,通過社會活動培養出來的。有些孩子比較內斂,行事謹慎,融入群體比較慢,屬于慢熱型的孩子,喜歡和熟悉的人打交道;有些孩子比較外向,說話做事比較快速,能很容易融入新的群體中,屬于自來熟型。這兩種類型的孩子說不上誰好誰不好,只要恰當引導都可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獲得較好的發展。
首先,營造豐富的人際環境。 其次,循序漸進地推進融入步伐。當然,這個階段孩子的交往需要穩定的伙伴群體和穩步的社交推進步驟。孩子最好有幾個平時常在一起玩的小伙伴,這些小伙伴在一起是他們彼此會有安全的心理氛圍和熟悉的交往策略,形成一個交往核心。這個交往核心有利于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習得交往技能,鍛煉交往能力。然后再逐步擴大到更大的陌生的交往群體,當孩子在面臨一個陌生的環境時,父母不要急著催促孩子融入群體中,這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不安全感和不適感,進而出現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是黏著父母的局面,催促的壓力越大孩子越是退縮。
再次,恰當地給與協助。父母可以在孩子參加社會交往時適當給與協助,首先是事前協助,如引導孩子帶些自己的玩具和別人分享,如幫助孩子分析小伙伴,不同的小伙伴有哪些不同的愛好等,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是中途協助,如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者糾紛時,父母可以從旁做一些引導式的協助,而不是代替式的。讓孩子通過沖突慢慢學會理解、學會交往,提升交往的能力;當然,如果孩子交往失敗,哭哭啼啼地回家來,父母最好讓孩子宣泄過不良情緒,在情緒平復下來后再和孩子探討剛才發生的事情,引導孩子提升人際理解力,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