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2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寶貝,愿你陽光里是個孩子,風雨里像個大人。
姨家表弟,畢業已有三年之久,一直閑置在家。據說,期間找過幾份工作,種種原因被辭退。姨找父親幫忙,父親說,這樣的情況,別人幫不了。
表弟是姨的獨生子,也是姨夫家里唯一的男孩,自然是備受一家人寵愛,“掌上明珠”這個詞,有過之無不及。表弟說在學校被欺負,三姨冒雨也要討回公道;表弟說想要筆記本,姨二話不說把玉米賣了滿足他。“我就這一個兒子......"成了姨驕縱表弟的借口。
然而,到如今姨都不知道自己“帥氣高大”的兒子為什么就是找不到工作......
風雨總會有
我的父親喜歡詩詞,喜歡那些“粉骨碎身全不怕”的詩,也喜歡那些“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詞,他如此狂熱的愛這些豪放的詩詞,他也如此“豪放”的教育我:”風雨總會有,你要自己往前走!”因為父親這句話,我不會輕易叨擾他。遇上煩心事,腦中閃現的第一句話也是“他才不會幫我呢!”那個時候,真是“討厭”極了這個什么都不幫我的父親,可是現如今,我真要感謝我的父親:在他的“逼迫”下,我漸漸明白,我雖不優秀,但我要懂得自己爭取,這一點,我比表弟幸運許多。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注定的磨難需要經歷,這些磨難,貫穿于孩子的幼年、少年、青年甚至一生。歲月的春夏秋冬,人生的冷暖炎涼,都是孩子的必修課。風雨總會有,但不要擔心風雨會嚇壞你的孩子,那是生活在教會他成長。沒有顛簸的童年,不完整。
讓他自己往前走
六年級時學過一篇課文,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之所以沒有忘記,是因為散文中的種樹人正是自己父親的寫照——種樹人不經常給桃花心木澆水,讓它們自己努力扎根,自己學著找水源,這種適者生存的做法看似殘酷,實則對樹苗本身卻是一種保護。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像種樹人那樣,讓孩子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磨練自己,在暴風雨的摧殘中昂首闊步。幼年時扎根扎的愈辛苦,成年后花朵開的愈嬌艷。
挫折和風雨,與父母而言,與孩子而言,都是一種幸運。不要想著如何替孩子躲避掉這種“幸運“,你要做的,恰是讓孩子學會在風雨中往前走,因為,那個能陪他走一生的不是你,是他自己。
今天,你為他遮風擋雨,那未來呢?
表弟的遭遇讓我更加明白:當你的孩子面臨風雨時,你能做的,最多是為孩子遞上一把傘,而你,并不是那把傘。
相信有好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曾經,你告訴自己,一定不做溺愛型媽媽,可是,當你看到孩子因為得不到喜歡的玩具流淚的時候,你猶豫了;當你看到孩子因為不愿意自己穿衣而大哭時,你動搖了;其實,在這個時候,你應該先問問自己,你能陪伴孩子走一生嗎?今天,你為孩子遮風擋雨,明天,誰替他承受風霜?如果你不能養活他一輩子,為什么從小什么都替他做?
或許,你會說,如今,哪里還有苦日子讓孩子體驗呢?孩子還這么小,等過兩年再讓他體驗吧!我想說,挫折教育并非只是讓孩子過過苦日子,其重點在于培養孩子吃苦精神和責任意識。這些,都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小讓孩子學著干些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于孩來說,是一生的財富。
這些類型的父母不能做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未來的路走的平坦,那么現在,你就要讓孩子適應眼前的不平坦。一個優秀的孩子,靠的不僅僅是好老師,還要好媽媽的“懂得放手”。歷史證明,以下幾種父母,千萬不能做!
1.過度保護型
孩子在幼兒園磕碰一下,非要跟老師講個是非黑白;孩子早上起不來,寧愿遲到也要多睡會;孩子在園被老師批評,非要給孩子“無理爭三分”,對自己的孩子,百分之分保護,保證孩子不受半點委屈。這樣的媽媽,不能做!
2.過度自責型
前天,孩子上學忘了帶鉛筆,你說“都怪我,忘了給寶寶裝上”,
昨天,孩子惡作劇把同桌嚇哭,你又說“都怪我,沒囑咐好”,
今天,孩子在家不小心絆倒了,你又責怪自己”是媽媽不好”......
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學會了推卸責任,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到父母身上。
3.過度干預型
小時候,孩子喜歡畫畫,你覺得不行,硬是給孩子報了珠心算;高中時,孩子想學文科,你覺得沒出息,硬是逼孩子報了理科;大學填志愿,你又讓孩子報了你精心挑選的大學......過度干預,是中國媽媽常常犯的錯誤,可是這些錯誤往往都被美其名曰“為了你好”,其實,真正的為了孩子好,是要懂得做個“民主媽媽”,讓孩子受到適當的“挫折教育”。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