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大型活動方案

猶太人如何教育出優秀的下一代

時間:2016-09-2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

   在世界民族之林,猶太人是獨特的一支,他們是諾貝爾獎獲獎比例最高的民族;《福布斯》排行榜中最富有的40位富豪里45%是猶太人;杰出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比比皆是;愛因斯坦、馬克思、弗洛伊德、扎克伯格都是猶太人;以色列的人均擁有創新企業數目、人均擁有高科技公司均位居世界第一……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事實,關于猶太人如何教育出優秀的下一代,我們卻存在不少誤解。

  作為電臺教育節目主編,我曾兩度赴以色列考察教育,拜訪過以色列教育部、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一些中學、幼兒園等,也曾請教過一些猶太文化學者,與他們探討猶太文化的問題。以我對猶太文化的了解,有三個問題值得探討。

  賺錢是猶太人教育的終極目標嗎

  有本中文暢銷書叫《特別狠心特別愛》,作者莎拉的父親是猶太人,母親是上海人。她1992年帶著在上海出生的三個孩子移居以色列,歷盡艱辛把孩子培養成億萬富豪。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猶太人用敲擊金幣的聲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賺錢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至于教育、學習,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歷的過程。”她的書和演講受到許多中國家長的追捧。

  可是,我認識的猶太學者說:莎拉講得不對!特拉維夫大學終身教授張平撰文指出:“這篇文章不僅跟真正的猶太教育相去十萬八千里,而且所傳播的唯利是圖的教育觀念,在任何主流傳統中,都是違背道德的。”

  2015年,扎克伯格在女兒出生后,捐出了99%的股份(市場價450億美元),并給女兒寫了一封信,說:“我們希望你們這一代關注兩個概念:推進人類潛能和促進平等。”我到以色列一所中學考察時,收到一份小禮物,附帶一張卡片上寫著:“教育的目的,必須是培養學生獨立行動和思考的能力,同時讓他們將對社會的服務視為人生最高成就——愛因斯坦”。

  是愛因斯坦、扎克伯格說得對?還是莎拉女士說得對?教育的目標,關乎一個民族的終極目標,猶太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賺錢嗎?我們中國家長為什么沒有質疑莎拉的答案?

  我發現,猶太人的教育有很多與中國家長不一樣:第一,我們不大愛提問題,而猶太人最愛質疑;第二,我們喜歡“碎片化”思維,他們喜歡“整體性”思維;第三,猶太人喜歡講理念,談“大道理”,我們熱衷學方法,一講道理就覺得挺煩、挺累。

  比如,關于猶太教育是否是“賺錢教育”的問題:猶太人有錢,我們就想當然地以為猶太人只盯著錢。這就叫“碎片化”思維——誰不愛錢?愛錢就會賺錢嗎?猶太人為什么聰明?因為他們的教育一定要談原理、原則,明白原理、原則之后,可以自己摸索出很多方法技巧,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再說說猶太人愛質疑和提問的特點。在以色列神學院,一位年長的女教授舒拉告訴我們,猶太人的傳統早教,常常通過啟發孩子“提問”來學習。她舉例: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別人問他:“你為什么能獲獎?”他說:“我媽媽在我上學時,不是每天問:‘你今天在學校學了什么?’而是問:‘你今天向老師提了什么問題?’”

  我們參觀以色列的一所幼兒園,老師對小朋友說:這些客人是從中國來的,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有個孩子舉手:他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我們回答:乘飛機來的;老師問,還有問題嗎?又有個孩子舉手問:我想知道他們是怎么來的?我們又回答:坐飛機來的。我參觀幼兒園不多,卻是第一次看到讓孩子向客人提問題,而且提了重復的問題,老師沒有一點不耐煩!“一個好的問題,比一個正確的答案更重要。”據說這是猶太人愛因斯坦說的。

  猶太人的作為都是為了賺錢嗎

  幼兒園的玩具很“破爛”。參觀一個基布茲(類似“人民公社”的集體農莊,上世紀初,猶太人在巴勒斯坦買地居住,建立生產、生活的自給系統,是以色列建國的基礎細胞),基布茲里的幼兒園都是很樸素的平房,孩子的玩具有不少舊鐵鍋、舊電腦鍵盤、舊錄音機等,和玩具火車等一起,隨意放在沙坑里。教室里還有很多大自然中的松果、枯草、干葉子等都是孩子們制作藝術品的素材。我們所參觀的兩所不同地區的幼兒園都是如此。另外,幾乎每個幼兒園都有沙坑,而且滑梯等游樂設施地上都不鋪塑膠,全部是天然的沙石地面。難道是他們沒錢給孩子買高檔玩具和建造設施嗎?

  超越不利因素發展農業。以色列面積只比北京市大一點點,沙漠占了一半多。2015年,92歲的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會見中國企業家代表團時說:“我們土地太少,也沒有水,所以,我們發現一個唯一的資源,就是你的夢和你的大腦。因而,第一,不要怕做夢,要永遠有一顆不自滿的心。第二,當你什么都沒有的時候,才會創新。”的確,以色列人僅用短短的50年,在貧瘠的土地上創造了沙漠大棚溫室、節水滴灌技術、農產品出口等奇跡。他們在那么艱難的條件下為什么選擇農業?答案當然是生存。但縱觀中東地區,因水資源稀缺,選擇農業為主的國家實在不多。

  選擇貧瘠的土地建國。猶太人流亡了2000多年,上個世紀初猶太復國主義者討論立國時,除了巴勒斯坦外,還有其他地方可以選擇,如非洲的烏干達、阿根廷南部、西奈半島、塞浦路斯等。但猶太人全體投票,最終選擇在巴勒斯坦建國。盡管這里資源匱乏、土地貧瘠,還存在諸多爭端。但是,因為古老的《希伯來圣經》說,這是上帝應許給他們祖先的家園。在一個基布茲,60多歲的講解員給我們展示他父母那一代的照片,自豪地介紹,他的父母從波蘭來到這片不毛之地,沒有食物和水,29個年輕人,懷著錫安主義的理想,放棄在歐洲優裕的城市生活,甘心墾荒當農民。如今這里已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

  愿意幫助“敵人”。水源不足是導致中東混亂的因素之一。我們去南部與埃及毗鄰的基布茲訪問,談到沙漠治理,他們用高科技淡化海水來解決水資源的缺乏。但令人納悶的是,他們還把昂貴的淡化水輸送到埃及。埃及曾經是以色列的敵人,在以色列建國時,埃及就向它宣戰。然而,基布茲的負責人說:敵人有了水,就不會再進犯我們了;而且水技術是由我們提供的,他們又何必與我們為敵呢?猶太人的經典《塔木德》里有句話:“誰是最強大之人?能化敵為友的人。”

  用整體思維看猶太人教育

  以上四個問題,如果用“碎片化”的思維,可能覺得離教育很遠,但如果用“整體”思維,恰恰都與教育密切相關。給孩子舊的“破爛”當玩具,其實有多重意義:讓孩子接觸真實,讓孩子有創意。有一所幼兒園在游戲區擺了一架破鋼琴,老師說,這鋼琴可以讓孩子隨意拆裝、摸索,讓他們琢磨熟悉鋼琴構造。孩子用舊的家庭用品來玩過家家,比玩具更真實。其實,創新思維,是面對真實世界開始的,創造力,就是要解決真實的問題。而我們一般都認為,給孩子最好的玩具,學校硬件好就是好的教育。這是教育理念的不同。

  第二,我們的教育是考試決定命運,“人往高處走”,考個好分數,離開窮山僻壤,不務農才算有出息。為什么?因為搞農業太慢,太苦。但是,“民以食為天”,沒有農業,就沒有根基。猶太人流亡2000多年,他們珍惜土地的價值,明白掌握農業的高科技才能掌握未來的命運,因此他們不怕慢,不怕苦,這是“慢性子”的未來思維。

  第三,他們立國不求眼下的便利,去找更肥沃的土地,而是追隨民族的核心價值,相信祖先所立的約定,寧肯回到貧瘠的土地,復國主義者都是“理想主義者”,這是一種遠大“理想”思維。

  第四,面對敵人,用幫助對方的方法去融合,用關懷去勝敵,這是寬廣的“寬恕”思維。而我們倡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有人對我不好,我不會輕易放過。

  以上四點,都是教育的關鍵:創新意識、未來意識、理想信念、寬恕融合,培養出具有這些品質的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財富也只是一個不在話下的衍生品。

  光明日報駐以色列首席記者陳克勤曾在采訪以色列總統佩雷斯時問:為什么猶太人那么優秀,連創奇跡?佩雷斯說:因為我們有十誡,就是《托拉》中的摩西十誡。十誡的前四誡都是信仰上帝,后六誡就是道德規范——要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假見證、不可貪戀別人的所有。其總原則,以中國話來說就是“敬天、愛人”。在他們的律法中,規定要做很多慈善、公益,比如捐錢給窮人,那不是一種“愛心”,而是一種“義務”,是“必須”。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扎克伯格捐出了自己股份的99%。

  可見,猶太教育的最終目標,并非像莎拉女士說的那樣,培養一個“賺錢機器”,而是培養遵守律法的人,一個“敬天、愛人”的人,也就是像扎克伯格、愛因斯坦所說的,一個能獨立思考與行動、關注人類進步、社會公益、愿意服務社會的人。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