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0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在我的孩子還不會說話之前,我就開始教他們學著分辨自己的情緒,所以對我們來說,關于情緒健康的討論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他們成長在一個充滿各種情緒的家庭,有時候是正面情緒,有時候則并沒有那么正面。我的孩子們了解每種情緒都有不同的作用,所以我們經常一起討論彼此的心情和感受。
和很多父母一樣,有些時候,我會情不自禁地懷疑,到底我的孩子是不是個快樂的孩子。通過追問孩子一系列問題,我往往能獲得一些線索。如果孩子身上發生了讓人不快的事情,那么在事情過去,他們平復了心情之后,我總是會跟他們一起回顧一下剛剛發生的事,確保他們并沒有在心底埋下陰影。
雖然這個過程聽起來有一些啰嗦,但我知道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時候,孩子才愿意開口。
一篇發表在《實驗兒童心理學》(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期刊上的研究調查了父母們如何認知孩子的快樂程度。研究者們對357位兒童和青少年及他們的家長進行了評估。他們讓孩子為自己的快樂程度打分,然后再讓家長給自己的快樂程度打分,最后讓家長給他們心目中孩子的快樂程度打分。研究的結果讓人大開眼界。
研究者們發現,父母對孩子的看法會受到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所產生的偏見”的影響,直白點說,就是父母傾向于根據自己的情緒來評估孩子的情緒。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有兩個組別的兒童,11至12歲的孩子和15至16歲的孩子,對父母來說最為棘手。前一組孩子中,孩子們之間建立起了緊密的社交關系,他們和父母之間關系可能沒有那么親近(比如忙于參加運動和其他活動)。而在后一組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中,他們更傾向于獨立,不把心情告訴父母。
這兩種情況對父母來說都是很讓人困擾的。
對于父母來說,要想更好地支持和滿足孩子的情緒需求,必須找到合適的方法來正確評估他們的情緒狀態。而這一切要從親子關系入手,不管現在的關系從表面上看起來多么親密,家長們都可以做出一些努力,讓親子關系切實地貼近一步,以給予孩子情緒上的支持。
在這里,我給各位父母一些建議:
1.問更多問題
雖然我們都愿意相信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但其實很多孩子在表現上都有故意討好大人的傾向。他們知道自己的快樂對父母來說十分重要,于是他們在回答問題時就會以此為依據作出回答。
多問孩子幾個問題。不要只問一句“今天過得怎么樣”就算了,可以再追問幾個細節。“今天發生什么好事了嗎?”或者“今天學校發生什么壞事了嗎?”通過提問,給孩子一個機會停下來思考他們一天所經歷的情緒變化。你也可以說“跟我說說,今天有什么讓你高興的事”(或者讓你不高興的事),這樣可以讓孩子與你開展一段有意義的談話,而不是只是過一遍今天的流水賬。
2.抽一些時間
很多父母都認為接送孩子上學的路上是和孩子聊聊近況的好時機,但在來回學校的路上,孩子通常都精疲力盡。尤其是放學的時候,他們已經度過了辛苦的一天,有時候他們只想放空一會兒,聊聊沒那么感性的話題。
你可以考慮利用晚上的時間來做這件事。入睡之前的這段時間是很多孩子情緒轉變最激烈的時候。這很正常。當一天過去,孩子準備入睡之前,他們通常會在腦海中回憶這一天發生的各種事件。在一天結束之前,抓住這個機會和孩子聊聊天。把手里的電子設備都放下,好好地專注地和孩子聊聊天。在談話中讓孩子掌握主動權,而你隨后提出問題來表達你的理解。不要急著去解決問題——你的主要目的是給孩子提供情緒上的支持,只要好好地傾聽、對話就好。
3.無條件的愛
孩子們需要知道,他們可以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說任何事,而不用擔心他們會對自己感到失望。他們需要知道,有任何情緒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因為和父母討論了一些困難的話題而承受后果。
與孩子進行開放而真誠的交流是你向他們表達愛與關心的最佳方式。孩子們總會犯錯。也許他們對你說的有些話,你但愿自己從來沒聽到過。但不管孩子對你說了什么,你首先要表達對他們的愛,然后才是著手解決問題。當孩子意識到,他們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來找你們,那么他們才更容易對你們敞開心扉,表達他們的真實感受。
4.分享你的心情
也許你家孩子偶爾看到過你憤怒、傷心和激動的樣子。但是你是否向他們解釋過你的這些心情呢?很多家長都感覺他們應該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認為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這是錯誤的。孩子們需要知道父母們個人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嗎?不需要。但當父母花一些時間去和孩子討論他們自己的情緒時,孩子會知道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孩子們會在觀察父母的過程中學會很多。如果你把負面情緒都塞在心里,直到有一天突然爆發的話,你的孩子也會模仿你這種處理情緒的方法。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