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7-2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幼兒教育·教師版 2015年03期
作者:謝雄娟
案例中的教師為了不讓幼兒在遭遇問題時因感到挫敗而喪失興趣,采用了自認為的“妙招”來幫助幼兒。其實,這一“問題”是教師發現的,幼兒并不一定覺得是問題。教師不是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而是直接以自己的判斷代替幼兒的思考,要求幼兒用教師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對此,幼兒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教師的“妙招”完全出于自己的感受,面對教師的權威,幼兒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照教師的方法來做。這一過程可以說忽視了活動的主體是幼兒。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幼兒通過同伴間的相互欣賞、比較自己發現問題。當幼兒找到差距,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意愿時,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而這些方法是幼兒自己獲得的,是貼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的。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體驗,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樹立了信心,這遠遠比按教師的“妙招”行事要有意義得多。
因此,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首先要尊重幼兒,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切不可拿“興趣”當幌子支配幼兒。事實上,出現“問題”不見得就會扼殺“興趣”,“興趣”也不見得會因為沒有“問題”而一直保持下去。相反,“問題”的產生往往有助于“興趣”的進一步激發,關鍵是如何面對“問題”。如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幼兒看到自己的進步和變化,那么就會自然而然地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供稿:郭彤洋 校對:郭彤洋 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