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4-1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5年02期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胥興春
從出生開始人就面臨著各種選擇: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學什么等,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年幼兒童由于還未出現自我意識,他們的行為活動基本上是由父母決定。一旦孩子的自我概念開始萌芽,主體意識開始彰顯,這時再要求他們完全聽成人的話就變得很困難。他們不斷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我自己來、我說了算、我不要你幫我……在穿什么衣服、購買什么玩具、上什么興趣班等問題上與父母發生著“爭執”。這在父母看來,孩子慢慢變得不那么順從,不那么聽話,甚至有些“逆反”,這也成為不少父母頭疼的事。
其實,當孩子要自己做出選擇時,父母應該感到欣慰和高興,因為這說明孩子慢慢學會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慢慢地長大了。更為重要的是,當孩子嘗試著自己選擇時,就成為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契機。當孩子逐漸成長,他們開始主動思考自己的生活與行為,開始學會獨立做出判斷,逐漸走出父母的“安全港灣”,這才能邁向更廣闊的世界,并在其中發展自己的獨立生活與行為的能力。當看到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在面臨選擇時的無措、猶豫甚至是恐懼的狀態時,我們就明白了從小學會判斷和選擇的價值。因此,對于孩子的選擇,父母不僅不能限制與制止,而且還應該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鼓勵他們進行選擇,使孩子在選擇中慢慢形成良好的品格。
孩子自己的選擇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式。當孩子玩得正起勁而父母要求他們回家時,孩子肯定不會同意,因為他們早把回家的時間規定忘得一干二凈,即使允許他再多玩幾分鐘,他們都不會滿足。這時可以考慮利用孩子的“選擇心理”,讓他們自己決定玩耍時間:再玩5分鐘還是10分鐘?孩子當然會不假思索地回答:“10分鐘。”父母可以告訴他,自己的選擇一定要遵守,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當最后時間到了時,盡管他們還很戀戀不舍,但礙于自己先前的承諾,也會極不情愿地跟著父母回家去。這看似在向孩子不遵守規則的行為“妥協”,但對孩子來說,他們感受到的是父母不再武斷而粗暴地打斷和制止他們的活動,而且還能督促他們在有限時間內加快游戲進度。這對于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是非常有效的。
“魚和熊掌”式的選擇也是培養孩子自控能力的重要途徑。當孩子看著各種玩具或圖書而又只能購買一種時,他們的選擇就面臨著困難。豐富的刺激會對孩子的選擇造成很多困擾,他們希望全部都買,但現實上他們只能選擇購買一樣玩具或圖書。選什么、如何選擇和為什么選,都考驗著孩子的智慧。他們需要對這些玩具或圖書進行判斷,從而決定購買哪一種。有時孩子也會面臨一種兩難選擇的沖突,比如大冬天的早上不想起床上學。父母也不用強行把他們從被窩里拉起來,而是告訴他們選擇睡懶覺上學遲到的后果,或者讓他們自己感受一次因遲到而受老師批評的后果,這比每次都強迫孩子按時起床的效果要好很多。無論哪一類“利弊沖突”的選擇,都是孩子現實生活的寫照,通過他們的自主選擇進行體會與感受,從而獲得對未來生活有益的真實經驗。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都基于自己的立場出發考慮問題:父母不能從孩子的視角看待世界,孩子也更難理解父母的苦心與想法。如果我們一味強勢地控制與決定孩子的生活與學習,孩子的獨立、自主和責任心也難以發展。因此,當我們與孩子的意見不一時,父母不能急于否定孩子的觀點,不妨靜下心來聽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并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理由。這會讓孩子明白父母是講道理的而不是強制性要求孩子服從,也會引導孩子不斷地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決定站得住腳。這樣的對話可以使家庭氣氛變得民主和諧,同時也會讓孩子獲得未來處理人際問題所需的技能。
人的一生是在不斷的判斷與選擇中成長起來的。因此,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引導孩子選擇,同時還要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讓孩子在選擇中學會判斷,發展自主性和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供稿:崔柳 校對:崔柳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