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4-0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好家長·幼教新天地 2012年12期 冷嫵
隨著第二次課程改革的進展,教育越來越強調“以兒童發展為本”,讓幼兒在與除教師以外的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活動中體驗各種情感,從而學到不同的知識,發展自身的能力。本著這些良好的理念,幼兒園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教育手段——“幼兒調查表”,并被廣泛地使用起來。
所謂“幼兒調查表”,就是利用表格的形式,對某一問題,讓幼兒通過自身的觀察研究或對家庭、社區中的人的探討,從而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它的最終目的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孩子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幼兒園中的兒童大部分還沒有閱讀能力,更不用說讓他們寫字。因此,作為幼兒第一學校的家庭,在調查表的使用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查表要在幼兒園中更好地發揮它應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一、教師預想的效果
教師在自己所進行的主題中采用調查表的形式,希望家長配合達到以下的效果:
1.通過調查表進入家庭,讓家長了解孩子近期學的內容,能更好地進行知識準備,使得幼兒在課堂集體學習交流中有話可說,活躍課堂的氣氛,從而提高孩子在幼兒園中學習的興趣。
2.孩子在和家長進行共同調查的過程中,能從家長那里獲取信息,同時也能在課堂交流中從同伴中獲取信息,多渠道獲取知識方式改變了以前從教師那里單一獲取信息的模式。
3.家長的介入,能更好地發揮和利用家長資源,彌補教師一些知識上的盲點。家長采用個別教育方式能更有效地豐富孩子的知識及提高幼兒學習的能力。在與孩子的共同調查、分析、制作中,能增強孩子與家長的情感。
4.教師能及時地了解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從而生成相關的主題活動,并在活動中有目的地推動主題的開展。
二、實施中遇到的問題
在最初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并非如教師所愿,在與家長配合中出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1.教師發給孩子的調查表回收率不高,有去無回,導致課堂中不能開展預期的交流,更談不上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學習了。
2.家長在調查表中多以文字敘述為主,孩子看不懂,不知所云,形同虛設。
3.家長產生抵觸情緒,認為“幼兒園真麻煩,這么小就有‘家庭作業’,要你們老師干什么的?”
4.因為有的幼兒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有調查表,心里對家長不滿意,進園前就大哭,不肯入園。
三、從問題中尋找家園配合的原因
1. 家長的教育意識不強。家庭教育是一種沒有專門計劃和明確目標、隨環境而轉移的、潛移默化的“親子”影響為主的離散性教育,分散在千家萬戶之中,因家長的文化修養、社會地位、道德觀念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雖然我們教育界的觀念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很多家長卻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還處在以前舊觀念上,認為教育是幼兒園老師的事。不少年輕的家長在對幼年子女的教育上喜歡過度的保護,包辦代替。
2.家長的教育技能還不夠。當然,家長的文化層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我們應該看到一些有新理念、新思想、愿意配合幼兒園教育的家長所做的工作,但是由于他們并不是專業的教育者,因此,在接受新的事物時要有一個摸索、探究的過程。
四、針對問題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福祿貝爾也提出:“學校同家庭的聯系是完美教育和兒童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1.以學習提升教育理念。鄧小平說過“活到老,學到老。”人只有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理念,從而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所以,幫助家長提高育兒水平,首先要幫助家長轉變教養的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只有這樣家園在教育上才能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促孩子能力的發展。
2.多方式提高教育技能。家長的理念有了變化,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實到行動上。我們在各班家長會上利用的短暫的時間向家長介紹了調查表的用途及如何配合的方法。同時強調了調查表不是讓家長自己去填寫的“作業”,那是家長指導孩子進行分析綜合的結果,我們在這過程中應該放手讓孩子用他們喜歡的、看得懂的符號進行填寫,家長在這過程中是引導、支持者。孩子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是主要的,學到的知識多少那是次要的。
3.促進幼兒能力,減少家長麻煩。學習要靠孩子自己,只有讓孩子學會了如何學習,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在調查表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不能完全地依靠家長,應該體諒家長工作的辛苦。作為專門從事教育的學校,更應該把提高孩子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因此,隨著孩子知識、能力逐漸地提高,教師要有目的地增強孩子自己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完成調查表。同時,家長也協作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全面包辦,該讓孩子動手的地方自己決不插手,久而久之,孩子們自己就能獨立完成調查表了。
五、實施研究后的反思
通過一年的實施研究,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大部分家長的意識在不斷地改變,在孩子的教育活動中起著積極配合的作用,他們從“被動的為老師服務”轉變為“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有些家長還主動與老師探討一些有疑問的問題,給孩子們潛移默化地起到了“愛學、好問”的暗示作用。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在我們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仍然會有一些家長還在“家園合作、共同教育”的這一戰線的邊緣。但從這個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只要通過努力,我們就能幫助一些沒有經驗的家長共同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來,成為我們真正的合作伙伴。
(供稿:崔柳 校對:崔柳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