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3-1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好家長·幼教新天地 2014年12期 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幼兒園 潘虹
在幼兒園里會遇到這樣的現象:許多幼兒在幼兒園明顯表現出熱愛勞動,喜歡幫助老師和同伴做事,但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雙手怎么都不愿意動。這些行為是孩子兩個極端的表現,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勞動習慣的培養只是在幼兒園培養嗎?如果只是幼兒園單方面的培養,對幼兒勞動能力及個性的發展起到的只是暫時性的影響。要讓幼兒從小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品質,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教育缺一不可。針對上述現狀,實施家園共育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尤為重要。
一、通過開放活動,明確幼兒勞動的重要性
在教育活動中,我們發現很多家長不明白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幼兒在家時,家長對幼兒力所能及的事情樣樣包辦,覺得幼兒年齡小,不必做任何勞動的事情,長大自然而然就會了,針對這一現狀,我們邀請家長來園學習、觀摩,讓家長看看幼兒在園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如:擦椅子、搬椅子、拿運動器械、拿杯子喝水、自己穿脫衣服等等,在情景觀摩之中讓家長體會到勞動的重要性:它能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獨立的個性,能吃苦耐勞、樂于助人、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等優良品質。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雙手促進幼兒的腦力開發與智力發展。在學習交流中,我們還向家長提出了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高智低能”的孩子?如何避免再出現“高智低能”的孩子出現?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通過勞動教育。
為讓家長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意識,使之明白良好勞動習慣對幼兒健康成長的影響,并協助家長與幼兒園教師一起通過一切幼兒感興趣的方法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持之以恒,共同為幼兒良好的發展做出努力。這也就要求家園做到:相互信任——奠定友好協作、配合關系;及時溝通——相互了解幼兒在園在家的良好習慣;及時交流——相互交流育兒心得;共同研討——對于幼兒在學習、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共同解決。奠定家園協作關系,共識“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二、通過家園協作,達到家庭成員教育態度的一致性
紅紅小朋友,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人都很寵愛她,紅紅很聰明,學習能力很強,但在生活自理上卻不如其他的孩子。紅紅經常向保育老師求助,請求老師幫她穿、脫衣物或整理床鋪等等。當老師提出與紅紅一起做時,她還會撅起小嘴低聲嚷道:“在家里爸爸、媽媽就會幫我,爺爺、奶奶也會幫我!你為什么就不幫我。”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我們向家長述說了紅紅在園的這一情況,并向家長詢問她在家時的表現。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家時,家人都特別寵愛她,很少讓她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特別嬌氣,要請老師多照顧她。當家長說這番話時,我們再次意識到: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對孩子過度溺愛,事事處處包辦代替,會對孩子全面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所以才會請求老師與他們一起去寵愛孩子。為此,我們對紅紅進行了家訪,在家訪中,我們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而紅紅的父母表示:道理他們也明白,但因家人的教育不一致,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爺爺奶奶就提出相反意見,總是舍不得讓孩子做一點事,怕她累著、傷著,慢慢他們也沒有堅持了。在這一案例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幼兒園與家庭要求不一致。二是家庭成員的教育態度不一致。
因此,我們設立了“家長交流站”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和方法,要求家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勞動環境;還有“家長借閱箱”等,定期提供一些先進的家庭書刊、育兒書籍、科學教育報刊等,供家長帶回家與家人一起閱讀,以便家庭成員能擴大教育視野,配合與支持幼兒園教育。同時,定期向家長公布勞動教育內容,保持幼兒園與家庭要求一致,經常將紅紅在家的勞動照片公布給全班幼兒看,激發幼兒的勞動欲望和激情。通過近一學期的家園配合及家庭成員共同一致的教育,紅紅在園再也沒有伸手求助老師做事,反而常常看到紅紅還會主動去幫助其他小朋友穿鞋、穿衣、拿物品等。班級中又多了一個會勞動的小助手。
三、通過有趣的勞動活動,養成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
養成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從幼兒喜愛的勞動開始,以幼兒喜愛的形式開始,幼兒的勞動情感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得以萌發。而家長的參與能讓家長以更親密、自然的心態融入到幼兒園的勞動教育中來,進一步促進家庭與幼兒園的友好協作關系,讓幼兒更真切地感受到愛勞動是不分場地的,從而減少幼兒家園表現兩極化的現象。
1.將勞動融入幼兒的一日學習生活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能力,家長與教師共同制定幼兒的一日勞動要求,相互配合,堅持共同引導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做到“勞動不分家園”。如中班幼兒:在園有“今天我值日”,安排每位幼兒每日輪流擦桌椅、整理操作材料、整理玩具、給種植區的花草澆水等活動;在家時,家長可請幼兒做家里的“衛生保護員”、“勞動小幫手”等,調動幼兒的勞動積極性,使他能主動幫助家人掃掃地、遞遞餐具、幫媽媽洗洗碗、自己洗襪子等。當幼兒有較好的表現時,及時送上表揚或獎勵的話語,鼓勵他下次能做得更好更完善,以此激發幼兒的勞動情感。
2.邀請家長做幼兒的勞動委員,一起參與幼兒形式多樣的勞動。在幼兒園各種親子大型活動中,我們發現:當父母在場時,大部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普遍較高。根據幼兒希望在父母家人面前表現的特點,希望能同時得到父母與老師的表揚的心理,定期邀請家長做勞動委員,不僅親近了家人、孩子、老師三者之間的關系,更是讓家長能更好地了解到幼兒勞動教育的成效,從而更堅定家長對勞動教育的信心。
3.加強教師、幼兒、家長三者間的交流,一同分享勞動喜悅。每位老師、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幼兒的良師益友。而這一點,缺不了與幼兒的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讓幼兒擁有良好的勞動情感,除了家園共同努力,堅持為孩子們創設良好的勞動環境和以身作則外,還要引導幼兒體驗、感受良好的勞動情感。如:“勞動光榮”、“我有能干的手”、“我愛勞動”、“開心勞動”等主題的師生與家長共同參與的談話活動,并給做得好、講得好的幼兒給予表揚與獎勵。在座談會上師生與家長以朋友式的談話講述自己的勞動經歷、勞動成果、勞動和收獲時的心情,彼此分享這勞動的喜悅。
正如心理學家所說:外部道德要求已經轉化為幼兒的內部道德需要,不管有沒有成人監督,他們都能自覺地按規則去做。所以,從小培養幼兒內化的勞動行為,對其一生有重大的影響。
(供稿:崔柳 校對: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