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7-02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2014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報
◎李樹波
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自2014年開始破冰,各地紛紛出臺“單獨二孩”政策的落地時間表。一時間,諸多懷有多子女夢想的父母們浮想聯(lián)翩,謀劃再度添丁。可是,再生一個孩子僅僅是搭政策順風車的簡單決定嗎?要真正成長為富有責任感的多子女父母,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這樣的“迷思”確實沒有標準答案。
頭上開始冒出數(shù)莖白發(fā),不以為憂,反而有點歡喜:再過幾年,大概就沒人問我“什么時候生第二胎”了。
條件還是具備的。挪威普遍是兩娃是標配,三娃是正常,四娃不罕見。因為政府給了相當多的政策和補貼:
媽媽帶薪育兒假:你可以選擇是49周全薪,還是59周80%工資;休假期間職位必須保留。這育兒假的工資,前6個月是單位出,后面就是國家出。單位可以請兼職或者臨時職位人員來處理休假媽媽的工作。
帶薪育兒假不止媽媽獨有,父親也可以有10周帶薪假期照顧孩子。
兒童補貼:所有孩子出生后就有每月970克朗的補貼。
幼兒園補貼:各市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保證所有適齡孩子有幼兒園位置。幼兒園根據(jù)父母工資收入來付費,年收入超過30萬的每月交2000多克朗,收入低的最低只需要每月交700多。園費只是幼兒園收入的一小部分,大頭還是政府的財政補貼,公立私立都一視同仁,政府對每個幼兒園位置的補貼約為每年16萬克朗。
撫育津貼: 孩子1歲至2歲之間,如果家長選擇不送去幼兒園,就可以得到每月幾千克朗的撫育津貼。媽媽在家?guī)Ш⒆右彩枪ぷ靼。仨氂袌蟪辍?/p>
醫(yī)療補貼:從懷孕到孩子生下來,從孩子落地到孩子滿16歲,所有檢查、住院、藥品都是政府掏腰包。買非處方藥還是得自己花點小錢,微不足道了。
教育補貼:孩子從小學到高中,所有教育全免費。也就是參加課外活動班、樂隊等需要自家出些費用,家長也要為學校組織的活動出力干活。
家長請假優(yōu)惠:有孩子的家長每年有10天孩子病假,如果孩子生病,你是可以光明正大請假回家照顧孩子的。誰也不會覺得你偷懶誤工,因為社會風氣如此,孩子是第一位的。
從這一整套措施和政策來看,在挪威生孩子成本超低,從直接開支、職業(yè)發(fā)展機會到長期教育成本,國家都承擔了一大部分,免除了父母的后顧之憂。且挪威人都很重視家庭,兄弟姐妹情誼是一輩子的,許多重要節(jié)日和慶典都是家人團聚的時刻。難怪幾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至少兩孩。不少女學者在做博士和博士后期間是孩子論文雙豐收。社交媒體上到處是多孩家庭的幸福生活:孩子們一起玩耍,互相關心,學會分享,美好片刻說不完。
挪威84%的孩子家里有同父母兄弟姐妹,9%的孩子家里有繼兄弟姐妹,也就是說,像我家這樣一個孩子長大的家庭,是屬于7%的極少數(shù)派了。那么為什么我還是堅持只生一個呢?
少數(shù)派不容易啊。獨身時,別人說:為什么不結(jié)婚?結(jié)婚才完整。打算丁克時,別人說:為什么不生孩子?生孩子才完整。堅持一孩時,別人說:為什么不給孩子兄弟姐妹呢,這樣孩子人生不完整。
所有不愿意改變一人世界、兩人世界和三人世界現(xiàn)狀的人,首先是對現(xiàn)狀挺滿意的。其次是覺得改變現(xiàn)狀不值得。至于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各人價值觀可以天差地別。
人的成長過程里會積蓄許多對某些美好生活模式的渴望和對某些失敗生活模式的恐懼,影響想生幾個、想生什么(男孩或女孩)的愿望的,就是這些渴望和恐懼。我們做重大決定時,一定不要無意識地被這些潛意識所左右,而要完全尊重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
張柏芝的理想是生一個足球隊,我的理想是自己待著,沒,有,人,打,擾。
和愛人、孩子一起度過的時間當然異常美好,為他們付出的時間也非常值得。生了孩子一定要父母兩人親力親為,外包或者推給別人是不負責任的,也讓孩子無法和父母建立最初的感情紐帶和歸屬感。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父母用心去體會孩子的需求,發(fā)現(xiàn)他的才能傾向,盡量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空間。
對孩子當然得盡心盡力,可是我覺得這差不多已經(jīng)到分配時間的極限了。在只能起早摸黑趕工作上的死線的時候,在對著需要閱讀的海量文獻望洋興嘆的時候,在連續(xù)幾年無暇去看自己想看的電影、小說的時候,我絕對沒有愿望去生第二個小娃娃。
家里并非人多了就溫馨。我的外婆生了9個孩子,我的奶奶生了5個孩子,父親和母親兩邊都是大家庭。老實說,與其再造那嘈雜混亂的氛圍,我更喜歡現(xiàn)在有“余裕”去經(jīng)營每一段家人共度時光的安然。
我身邊一胎陣營里的媽媽雖然少,也是有的。我們系主任,35歲左右才生第一個孩子,現(xiàn)在四十出頭已經(jīng)是教授了。另一個朋友在首都音樂廳當總監(jiān),丈夫是畫家,他們的獨女6歲,兩人都花許多時間陪孩子。這兩位媽媽給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就決定了她們的第一胎要得晚,也不準備要老二了。我雖然沒有她們的專業(yè)成就,但是也同意人生必須有取舍,不是所有人都必須把自己的優(yōu)質(zhì)時間精力奉獻給孩子,更不是作為女人就比男人更應該這么做。
母性絕對不是女人的第一屬性,就像女人性只是雌性的社會屬性一樣。如果說,生第一胎還擔負著一些外來壓力,第二胎就完全有條件聽從內(nèi)心的聲音,是為自知之明。
(李樹波,育有一子,工作圍繞著媒體轉(zhuǎn),從報紙記者、媒體經(jīng)營到媒體研究,足跡從南到北,從廣州自倫敦而奧斯陸。現(xiàn)為挪威某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