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15 來源:YNET.com 北青網 作者:張冬梅 點擊:次
曾經在一本雜志上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為她20歲的孩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青年問題專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系鞋帶的時候打了死結,您是不是不再給他買帶鞋帶的鞋子?母親點了點頭。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弄濕了衣服,您是不是不讓他再走近洗碗池?母親點頭稱是。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一個小時,您嫌他笨手笨腳,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專家又說道,孩子大學畢業去找工作,您又動用了自己的關系和權力。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湊近專家問,這一切您是怎么知道的?專家笑了笑,說,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我是從那根鞋帶知道的。母親問,以后我該怎么辦?專家說,他生病的時候,您最好帶他去醫院;他在結婚的時候,您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時,您最好給他送去,這是您今后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思: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數父母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失敗,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孤軍奮戰,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因為某樣事情干不好而挨老師批評,于是常常“越俎代庖”。從根源看,這無疑是父母愛孩子的表現。但是這樣的愛,可以說和那些包辦代替、過度保護孩子的愛是一樣的,因為在愛的旗幟下,孩子們感受失敗的權利被剝奪了。
其實,失敗也是孩子的權利,失敗也是一種人生體驗。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個必然伴隨著錯誤失敗的過程。魯迅先生說過:生下來第一聲啼哭就是一首歌曲、就是一篇詩是不可能的。人都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絆絆中長大的,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對孩子尤其如此。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失敗的經驗往往要比成功的經驗多,但“失敗是成功之母”,往往是許多失敗的經驗給我們指出了成功的方向。
讓孩子體驗失敗對孩子的成長如此重要,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找尋到失敗帶給孩子的價值、培養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和決心呢?
首先,要對孩子大膽放手。父母只有對孩子真正放手,孩子才能獲得許多體驗的機會。教育家陳鶴琴說:“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說的就是要對孩子放一只手,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
其次,尊重孩子,及時鼓勵。父母不要剝奪孩子在成長中失敗的權利,不要著急,不要擔心孩子的不完美。孩子正是由一種不完美走向比較完美,從不成熟走向成熟,這就是一個長大的過程。在孩子面對失敗的時候,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設置一些可以實現的目標給孩子去做,當他成功了,不要一股腦地給他許多贊揚,應該對他說:“你現在這樣做就對了,你是不是在慢慢地感覺到一些事情?我想,你現在一定覺得很高興,看起來,多作一些努力,還是有效果的。”這種話,對孩子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再次,總結經驗,權衡利弊。讓孩子了解失敗和錯誤之間的差別。失敗不等于錯誤,沒犯錯誤不等于就不會失敗,教會孩子權衡利弊得失。
最后,增強信心,鍛煉意志。教育孩子,不論發生什么事,都不要認為自己是失敗者,要防止消極的思想侵蝕自己的心靈。不要落入不滿的陷阱,變得憂慮、蠻橫或憤世嫉俗。處境不順時,千萬不要發脾氣,不要自卑。最重要的是,不要與其他失敗者同病相憐。不幸的人喜歡結伴同行,你那些什么也做不好的同伴可不愿見你脫離苦海,他們要你和他們一起沉淪下去。
我們還要告訴孩子,要想從失敗中站起來,只能靠自己。要學會對自己承諾:我一定要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