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大型活動方案

家園共育小策略

時間:2013-03-27   來源:中國幼兒教師網   作者:客服中心   點擊:

  家園共育一直是我們班級工作的重點之一。如今我們把家長工作的切入點放在孩子身上,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影響家長的觀念與行為;同時,使家長感受教師工作的辛苦與用心。通過孩子的表現和教師的教育行為來吸引家長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并逐漸內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教工作者不僅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也嘗試了一些具體的做法。但是,多數幼兒園的家長工作存在著走過場、實效性差等問題,出現了“教師指揮多,家長參與少;教師說得多,實際做的少;單向灌輸多,雙方互動少”的不良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還是脫離不開以幼兒園教育為中心的思想,單方面要求家長配合工作,沒有考慮家長的需求與處境。
  
  2、當我們提到家園共育時,總是把切入點放在家長這一方,家長會、家委會、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等等,卻忽略了幼兒在家長主動參與教育中的作用。
  
  3、幼兒園、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各行其是,有合作的意識卻沒有實際的行動。
  
  針對以上原因,我們的家園共育工作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了解家長需求,變“希望家長做”為“指導家長做”  
  
  案例1—— “小貼畫”:在剛入園的家長會上,我就用小貼畫獎勵孩子們的例子指導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得到的獎品,對孩子的成績及時給予贊賞和鼓勵。您可以把它貼在當天的日歷上保存起來,就像冠軍保存獎杯、獎牌一樣。表示對孩子的成績很在意,激勵孩子還想再次得到。”過了一段時間,有些家長主動反映說:“我和孩子已經攢了18個小貼畫,如果孩子在家表現好,也會得到我們的獎勵。”“孩子現在可積極呢,你們老師真有辦法,謝謝啊!”不僅如此,孩子們意外的認識了日歷。老師每天點名時,很多孩子能報出當天的日期:某年某月星期幾。  
  
  以往我們經常對家長講:“要重視孩子的成績,要多鼓勵孩子”。但家長不知道怎樣重視、怎樣鼓勵。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對家長工作給予具體指導是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最需要的,也是幼兒園教師應盡的義務。我們讓家長把小貼畫貼在日歷上,方法簡單有趣,可操作性強。既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又認識了日歷。家長即容易做到,又能從中得到啟示。  
  
  二、發揮幼兒的紐帶作用,從“欣賞”到“分享”  
  
  案例2——“幼兒作品展示欄”:一個小朋友帶來她的沙畫送給我們。我請她把沙畫展示給大家看。孩子們高興地鼓起掌來,并把畫貼在欄上。之后告訴小朋友們也可以做。第二天,有很多幼兒帶來了不同圖案的畫,一一展示。
  
  在案例2中正因為這種對幼兒作品的重視與贊賞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孩子的積極性又感動了家長,帶動了家長的參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成績讓大家來分享,會在家長與孩子之間產生共鳴。因此,對于幼兒的成績不能只是單純欣賞,要讓大家一起分享。    
  
  其實,孩子經常會帶作品給老師看,以往我們總會說:“好,不錯。”就隨手處理了,而如今多了“請大家分享”這一環節,卻可以大大提高家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三、 整合教育資源,由“雙方互動”為“三方互動”  
  
  案例3——“神州五號” 剪報:小朋友的奶奶帶來“神州五號”的自制剪報說這是孩子昨天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原來他和爸爸看到了大班哥哥姐姐的剪報做的特別漂亮,所以也做了一張。于是全班孩子開始討論“神五話題”。許多孩子都堅定地說:“以后我也要當宇航員。”以后的一段日子,孩子和家長共同搜集了許多有關神五的資料。每當家長帶來信息和材料時,我們都會利用集體談話時間表揚。之后家長總是積極配合各項活動并主動提供他們認為對孩子有益的材料,我們也經常會因此改變原教學計劃而臨時改為由家長提供、孩子喜歡的有益活動。  
  
  教師和家長都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之間的合作與配合,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展。從案例3不難看出,家長已經主動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來,開始向我們提供教育信息,而我們又適時地抓住了教育契機,生成了教育活動。可見,教師的教育行為吸引家長參與到了幼兒園的活動中,家長感受到因他們的參與使孩子的進步更明顯,孩子明顯的進步帶動了家長的積極性,家長的積極參與又激勵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實現了教師、幼兒和家長之間的三方互動,形成家園共育的良性循環。  
  
  其實,家長提供信息在幼兒園也都會遇到。通常我們會說聲:“謝謝”。但如今我們重視家長參與,把家長提供的信息轉化成了教育內容,滿足了家長的需要,讓家長體會到了參與的成功。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雖然家園共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受益,但反過來利用幼兒影響家長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效果是也非常好的。所以只要我們教師平時的家長工作再細致一點,再深入一點,樹立指導家長工作日常化的意識,營造相互賞識的班級環境,就一定能使家園共育產生良好的效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