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8-24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點擊:次
近年來特別強調幼兒園教育的開放性,將幼兒園、家長和其他社會力量看作是促進幼兒發展和提高社區生活質量的共同因素,并特別強調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合作。但在現實生活中,從對教師與家長關系的觀察和一些家長的體會來說,雙方間的關系大多數是屬于非對稱性相倚型的互動。 在非對稱性相倚中,對自己計劃做出反應的一方,主動把握著互動方向與速度,而另一方則處于被動、從屬的地位。仔細觀察一下現實社會中教師與家長關系的狀況,你會發現有很多問題存在:
現象一:一些農村來的孩子,因大多數家長文化水平比較低,或者沒有什么文化,在掌握知識上教師有著絕對的優勢,再加上“天地君親師”文化傳統觀念的支配,往往讓孩子什么都要聽老師的;就連一些城市的文化水平較高的家長也感覺到,在老師面前,他們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方法,最終還是“聽老師的”。 很多家長對教師的話言聽計從,教師就是標準。相對家長而言,教師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現象二:不管是家長學校、家委會還是班上的家長會等,都是由幼兒園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家長排除萬難參加會議,充其量只是一個“聽眾”。大多數父母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都仍是單向的,也就是說,交流是從教師流向父母的,父母消極的期待或者甚至是得到教師正確的建議。園長或教師例行公事完成會議的每個程序,家長則從頭到尾只是扮演了一個聽眾的角色,配合幼兒園完成了所謂家長工作開展的某個內容而已。
現象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要求父母配合教學做些工作,盡管有的家長工作繁忙而力不從心,但對老師布置的任務卻一點不敢馬虎。不然,用他們自己的話講:“不但孩子要受老師批評,就是自己也有可能受到老師的批評。”
這些就是一種非對稱性相倚的互動。究其實質,除了教師與家長之間感覺上的不平等外,父母們還敏感地意識到:他們已經把孩子的幸福交到了教師的手中,每個教師潛在地掌握了使孩子在幼兒園生活愉快或者困難的權利。因為這個原因,許多父母都勉強而小心翼翼地處理父母——教師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如果打亂了兒童——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可能會發泄到兒童身上”。也就是說,教師是主動方,決定了關系的激起,而家長屬于被動方,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從家長們的反映來看,農村家長對幼兒園稱贊多,意見少;禮節性的話多,真實的話少。相對而言,城市家長對教師和幼兒園要求比較高,而且都是圍繞孩子的表現在交流,平時兩者很少有接觸,除非孩子出現所謂的“不良行為”。當然,一些教師對那些對教師期望過高的家長讓人感到氣憤,對那些“大發雷霆”而且“凌駕于教師之上”的家長心懷畏懼。對于那些難以接近的家長,就是寄希望于教師以及對孩子期望較低的家長,教師感到很不自在,覺得工作難以開展。“教師對那些自以為是教育專家并懷疑教師判斷能力的父母感到厭煩;某些家長對孩子的壞行為和不良學習漠不關心,這些令教師非常憤怒;對那些不斷批評現有教育制度的家長,教師們更是牢騷滿腹。
究其實質,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障礙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長與教師的角色定位以及力量的平衡,教育責任歸屬問題等。家長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他們自己的孩子,從個人的意愿出發對自己的子女實施自然的綜合教育,而教師則需要考慮班上所有的兒童,既要面向全體,又要照顧個別差異。
那么如何促使教師與家長建構和諧的合作關系呢?我們無法要求家長如何做,但至少有一點,我們的老師應該做到哪幾點呢,我個人認為,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選擇或者創設使父母和你處于平等地位的環境;
——關心父母們的孩子,詢問有關他或者她的情況;
——關心父母,詢問有關他們的情況;
——傾聽、理解;
——當提及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時,使用描述性的而不是判斷性的語言,避免使用教育術語;
——不要談論別的父母或者他們的孩子,尊重所有家庭的秘密;
——主動建立相互平等的關系,不要因為最初的失敗而泄氣;
——在開學初期問題發生之前開始交流。
當然構建和諧的家園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是一項持久的工作,只有家園雙方共同擔負起育兒的重任,本著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宗旨,運用人類最基本的技能——溝通和交流,那么孩子一定會在兩者的共同努力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