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大型活動方案

教師在幼兒科技活動中應解決好的幾個問題

時間:2009-02-18   來源:   作者:   點擊:


  我園自1999年10月參加了國家教育部“九五”重點課題──《幼兒科技活動實踐研究及師資培訓》,并成為其實驗基地之一。在開展幼兒科技教育課題以來,我園注重科技活動的實施,注意從教師的具體教育行為中分析其與當前教育觀念相抵觸的地方,并對之進行研討,加以改進。在內容的安排上,我們選擇與幼兒生活貼近的、操作性強的活動進行實施。如“硬幣游戲”、“誰的小傘飛得高”、“會變色的蘿卜水”、“神奇的力”、“石膏小玩具”。“浮力小實驗”、“鏡子游戲”等。幼兒沉浸在操作活動中,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和操作都十分活躍。在形式的選擇上,我們打破了班級界限,以年齡班為組,每組討論同一活動的開展情況,包括一起準備操作材料,互相觀摩,提出問題和改進措施。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科技活動周”和“節日幼兒科技長廊”等,讓家長參與到幼兒的科技活動中來,并向他們介紹有關幼兒科技活動開展的情況,家長們對這種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取經驗的活動方式,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教師們也覺得,幼兒科技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從研究怎樣教幼兒知識轉移到為幼兒準備適當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操作;從重視活動本身的組織上升到觀察幼兒、引導幼兒、幫助幼兒的指導工作上來。
    
  但是,我們也發現,教師在指導幼兒科技活動的過程中,教育行為的改進遠遠落后于教育觀念的更新,也就是說,教師的指導工作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具體表現如下。
    
  一、急于把答案告訴幼兒,這是科技活動指導中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
    
  現代幼兒教育要求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自己的發現去積累經驗,獲得經驗。幼兒的操作探索的過程是最重要的,在幼兒經驗達不到,不能進行操作探索時,教師應該學會適當的等待。但在指導幼兒的科技活動時,不少教師總是急于把答案直接告訴幼兒,反映出教師在觀念上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如在“硬幣游戲”中,教師要求幼兒自己想辦法讓硬幣在桌面上轉動,但部分幼兒總是不成功,不少觀摩的老師就告訴幼兒,只要用手一彈就行了。當然,這些幼兒馬上學會了教師所教給的這種方法。然而同樣的活動在另一個班里實施,在沒有老師提示的情況下,這個班的幼兒卻玩出了五種方法,這五種方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法,但它卻是幼兒自己動手動腦的結果,而這正是我們開展這個游戲的目的所在。一位幼兒發現用手使勁捻可以使硬幣轉起來,后來又發現先讓硬幣豎立,用嘴一吹也能使它轉起來,當他不經意地用手指碰了一個豎立的硬幣,發現硬幣也能轉起來時,他興奮地喊:“原來用手彈也行!”幼兒自我發現的過程就是幼兒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過程。告訴幼兒答案,幼兒只學會了解一種方法,并且失去了動腦筋的機會。科技活動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把答案告訴幼兒,實際上剝奪了孩子的這些權利。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也是幼兒獲得知識經驗的很好的方式,效果也要比直接告訴他答案好得多。因此,教師應將重點放在觀察幼兒的活動上,在觀察的基礎上再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
    
  二、教師的指導語言要能促使幼兒的進一步思考
    
  科技活動中由于教師不用直接講解,主要以幼兒動手操作為主,所以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幼兒的答案,就會無形中終止幼兒的思考。因此,教師的指導一定要促使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一步提高。如:在‘神奇的力’中,教師讓幼兒猜一猜兩個大力士為什么分不開,幼兒可能回答:“里面肯定有磁鐵!”如果教師以簡單地說:“告訴你吧,其實里面沒有磁鐵,”我想這個幼兒在得到老師的否定后,肯定會悻悻地坐下來,這只會挫傷這個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如果這時候教師不是簡單告訴幼兒答案,而是為幼兒準備一些小的鐵制品,讓幼兒親自動手試一試,幼兒就會很快得出給論:要判斷是否有磁鐵,主要看它能否吸鐵,如果能吸鐵,說明用面有磁鐵;不能吸鐵,里面就沒有磁鐵。教師應該通過語言的引導去進一步啟發幼兒,讓他們沿著自己的思路上想問題,即使錯了也要讓他們通過操作去發現錯誤,引發他們更積極的思考;如果對了就要在肯定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他們選擇出更好的方法。教師還應注意從多角度引導幼兒思考問題。如在“神奇的力”的延伸活動中,一個班的教師為幼兒準備了一桶水。一根管子和水盆,同時對幼兒提出了要求:“誰能想辦法用這根管子把水桶里的水倒到水盆里?”幼兒邊想邊試了好一會兒總不成功。教師走過來說:“你們把管子里灌滿水就可以了。”小朋友照做,結束不用說是成功的。同樣的這個活動在另外一個班里,老師這樣引導:“小朋友想一想,管子里有什么?”幼兒回答:“有空氣。”教師說:“誰能想辦法將管子里的空氣趕出來?”幼兒有的用嘴吸,有的在管子里灌上水,有的往管子里裝沙子,想出的辦法還真不少。教師的這種恰當引導使幼兒的思維具體化、明朗化,更具有針對性,同時又給幼兒的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間,這樣做就能始終激勵幼兒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幼兒的表現就會更出色。
    
  三、應注意傾聽幼兒完整的表述,因為這是保證科技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
    
  伴隨著幼兒的探索過程,幼兒會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發現,讓幼兒通過語言交流將自己的發現講給大家聽,是幫助幼兒整理自己的思維,加深實驗印象的重要步驟。因此,教師應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之后將自己的發現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如在“浮力小實驗”中,教師先要求幼兒做實驗,幼兒通過操作發現:小石頭、玻璃球放入水中后,一下子就沉下去了;木頭塊、乒乓球則漂在水面上;塑料插塑和海棉剛放入水中時漂在水面上,一會兒就沉下去了。接著教師要求幼兒把他們的發現用語言表達出來。這種表達有助于教師了解幼兒的思維水平和操作情況,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總結,然后提出更為恰當的問題。而在科技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注意力常常只關注于幼兒的操作,忽視幼兒的表達,致使一些幼兒只會做不會說或說不完整。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標志著其思維水平的發展,幼兒科技活動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科技活動決不是啞巴科學,因此,教師要為幼兒創造完整表述的機會,這也利于增強幼兒之間的合作與分享。
    
  四、不要過分注重活動的預期效果
    
  幼兒科技活動尤其是觀摩活動,教師往往比較重視活動環節的安排和活動的整體效果,如氣氛是否熱烈。材料是否豐富、幼兒是否感興趣、目標是否完成……由于過分注意這些,使教師常常忽略來自幼兒的很有價值的信息。如在“神奇的力”中,教師提出兩個大力士為什么分不開的問題時,一個幼兒說:“因為兩個大力士都是半圓形的,所以分不開。”其實這個幼兒觀察出了一個很關鍵的特點,但教師并未引起注意,既沒有表揚也沒有追問這名幼兒,從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可見,教師要善于從活躍的活動氣氛中洞察出幼兒的實際操作情況和正在解決的難題,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操作情況和興趣的轉移暫時偏離預期目標,給予適當的指導,我想這種教育更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尤其是觀摩活動中),教師總是預先想好答案,希望幼兒的回答與教師預想的結果保持一致。一旦一致就趕快肯定,不一致總是置之不理。似乎教師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牽著幼兒向預定的目標前進,最終幫助幼兒得出惟一正確的答案。以為只有這樣,教師才完成了任務,這次活動才獲得圓滿的成功。其實對于同樣的事物,由于操作者的觀察角度、積累經驗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應該有所不同。“答案只有一個”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它反映出教師教育思想方面的問題,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只會限制幼兒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打破固有的模式,撇開既定的目標和框框,才能使科技活動更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同時,我們對一個活動的評價也應該以幼兒是否獲得了實質上的進步和發展作為惟一標準。
    
  幼兒科技活動的開展使我園教師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教育觀念的提高有待于進一步落實到教育行為上去,并直接作用于被教育者。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確保科技活動高質量地進行。當然,這需要我們從實際工作出發,一點一滴地積累和改進。
     
返回頂部